中国宪法的宪政价值取向缺失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ese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宪政是政治学和法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将其界定为“宪政以良性宪法为前提,在法治和民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有限政府,实现‘限制国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精神要义。”从逻辑上看,宪政以宪法为基础,没有宪法便谈不上宪政,只有当宪法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与宪政的精神要义相一致时,宪政的实现才成为可能。对于宪法,宪政是其灵魂,如果一个国家有宪法,但没有一整套的宪政制度与之配套运作的话,宪法上的条文必将束之高阁。宪法作为宪法条文的载体,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宪政则是宪法的具体实践,属于制度和实践的范畴,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制定一部符合宪政精神的宪法,是走向宪政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中国现行的“八二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为完善的一部宪法,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现行宪法在一些方面已不能适应价值理念更新的需要,宪法体系(包括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等)存在一些缺憾。在这种情况下,客观地修正现行宪法文本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建立司法适用机制和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是实现宪法价值的有力保障。论文围绕中国宪法宪政价值取向缺失的历史渊源、表现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界定宪政的内涵,介绍立宪主义的背景,阐述宪政的价值之维——法治、民主、自由,来分析宪政的精神要义。宪政的精神要义简言之即为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 在第二部分中,围绕“何为宪法”和“宪法何为”的内容,提出宪政的实现应当以树立宪法的权威为起点。 第三部分对中国近代宪法的宪政价值取向缺失进行反思。在中华民族奋力从贫弱走向自强的历史背景下,中国近代制宪的过程也是政治家和知识分子不断借鉴、实践、反省的过程。这部分选取几部具有典型意义的宪法来分析近代中国宪法缺乏权威的成因。 最后一部分在分析现行宪法宪政价值缺失表现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现行宪法的对策:修正现行宪法、建立司法适用机制并完善宪法监督制度。
其他文献
<正>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改革方兴未艾。在多边开发金融领域,中国在积极参与和推动世界银行改革的同时,相继提出成立金砖开发银行(以下简称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指标体系将指导和支持生态城的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营,从而实现其整体愿景。指标体系建立在"共生城市"的综合性和多学科的方法基础之上。指标是一种有益
军事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自从人类社会有了战争,就有了军事人才,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军事人才思想。随着新军事革命的兴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加快了国防和
<正>顺丰,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联邦快递?联邦快递,究竟又给顺丰怎样的启示?顺丰或许从来都不是一家巨头。这家长期隐身于水下、没有任何背景的公司,在积弊深重的快递行业,真正实
目的:观察中药扶正化瘀法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观点两个方面系统探讨中药扶正化瘀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源动力。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本文从教师职业道德自身修养、教师教学及学生管理三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
建立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然而,受政府办文化的观念的长期影响,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体认识模糊。基于此
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被认为是对当代社会生活情景极具阐释力和前瞻性的概念,它指一种与国家相对应的社会形态,表明一种文明化的、世俗的、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联系的“
20世纪70年代,一股“绿色风潮”在欧洲大陆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旨在防止生态灾难,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群众性运动在西方社会蓬勃兴起,并逐渐发展成内容广泛的新社会运动,欧洲绿党也
阵发性房颤属中医"心悸""怔忡""晕厥""胸痹"等范畴,朱明军教授认为其病位在心、肝、脾、肾,发病机理为本虚标虚,虚主要为气阴两虚,标实主要为痰浊、瘀血,并须辅以安神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