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氢氧化铝粉体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3020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纳米氢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研究并探讨了其制备的难点问题如团聚问题,为纳米氢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找到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论文尝试了纳米氢氧化铝粉体制备的一些新颖的方法如升华法、共沸法等,并讨论了不同反应介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在制备过程对湿粉体进行了一系列的修饰与改性,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硅烷偶联剂KH—550等。意在寻求其制备的经济、可行并且操作简单的方法。实验研究发现在有机相体系—正丁醇的反应体系中,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并结合共沸蒸馏的方法是制备纳米氢氧化铝粉体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本论文以正丁醇为反应介质,利用硅烷偶联剂进行其粉体表面改性,同时结合共沸蒸馏的方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铝粉体,并进行各种操作参数及影响因素的考察,优化其制备的工艺条件。通过相关实验研究,发现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0.5mol/L的AlCl3·6H2O的正丁醇水溶液:6.7mol/L的氨水溶液=100∶27;10%理论产品质量的硅烷偶联剂;沉淀剂的加入方式采用迅速倾入的方式;反应温度为20~25℃;反应时间为25~30min;共沸剂采用正丁醇,共沸时间为3h;干燥方式采用常压下120℃干燥,起始干燥温度为120℃。
其他文献
目的:在糖尿病患者中,95%以上为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mellitus,T2DM),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是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组织细胞中的活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传感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相结合的交叉性技术,涉及光学、化学、电子学等学科。SPR传感器的迅猛发展与其独特的优点是密
以紫杉醇为代表的紫杉烷二萜是一类新型有效的天然抗肿瘤药物,药源匮乏。从云南红豆杉树皮中分离筛选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目的在于利用丰富的生物种资源探寻紫杉醇的新药源途径,并初步探讨了关键合成酶之一的牻牛儿牻牛儿焦磷酸酯的活性以及前体物对紫杉烷合成的影响,为利用生物技术发酵生产紫杉烷类物质奠定一定的基础。从云南红豆杉内皮/韧皮部一部分木质部中分离出200余株单一的丝状内生真菌,经点植培养法和载片培养法鉴
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是药用模式植物,其干燥根茎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例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绞痛等。酚酸和丹参酮是丹参的两大主要活性成分。近五年来,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阐明丹参的次生代谢途径、调控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吸引了更多关注。本研究通过在丹参毛状根中过表达SmMYB36,尝试探讨其对活性物质积累的调控机制。具体如下:1.从丹参中克隆了 SmMYB36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