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渠道用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ang2shuo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配式渠道是一种新型环保型渠道,具有安装快捷、运行安全等优点,但在其生产中出现渠道折断率高、拆模难、混凝土浇筑后出现蜂窝麻面和混凝土耐久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为解决装配式渠道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并以此作为基准配合比;然后针对大型渠道折断率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进行单因素试验;最后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得到下列结论:(1)对装配式渠道生产中出现的蜂窝麻面、强度较低、拆模难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10h蒸汽养护抗压强度最重要的因素;砂率是影响渠道表面状况最重要的因素;粉煤灰掺量是影响拆模难易程度最主要的因素。当水灰比为0.28,粉煤灰掺量为7%,砂率为36%时渠道最容易拆模,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最少。通过对模具问题和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在模具拼接处镶嵌2mm厚的通长橡胶条可以有效改善漏浆问题。(2)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基础上掺杂玄武岩纤维,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可有效防止装配式渠道用混凝土因多次卸落而出现的离析问题。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5%时,混凝土10h蒸汽养护抗折强度最大,达到3.61MPa,比未掺玄武岩纤维时提高了9.7%,在不加钢筋网片时,大型渠道的拆模折断率降至0.88%;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5%时,混凝土28d抗折强度最大,达到7.03MPa,比未掺玄武岩纤维时混凝土抗折强度提高30.2%,这可有效减小渠道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折断率。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0%时,标准养护28d和90d的混凝土经过50次冻融循环后的强度损失最小,标准养护90d的混凝土在氯盐侵蚀环境下经过15次干湿循环后的强度损失也最小,这可有效缓解渠道在经过2-3年过水运行后底板和侧壁出现的裂缝问题。(3)采用正交试验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掺量是影响混凝土的粘聚性、抗冻性和养护28d抗侵蚀性能最主要的因素;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10h蒸汽养护抗压强度、10h蒸汽养护抗折强度、28d抗压强度、28d抗折强度、抗渗性和养护90d抗侵蚀性最主要的因素。由极差分析可知,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粉煤灰掺量为11%、水胶比为0.26时,养护28d的混凝土在氯盐侵蚀环境下进行15次干湿循环强度损失率最低,这为新疆土地盐碱化严重和温差大的严峻条件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正>1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现状1.1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高速发展,截至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1.22亿m3,城镇污水处理厂
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BRCA1基因的研究 卵巢上皮癌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五年存活率仅为30%。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论断,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届晚期。乳腺癌在发达
本文介绍了利用瞬发γ中子活化分析方法进行物质元素分析的研究现状,脉冲中子煤质分析实验原理,MCNP程序及计算方法。在中子煤质分析仪测试屏蔽体固定的情况下,利用MCNP程序
多渠道泛数据收集展现的概念是我们根据手机销售渠道系统中的数据收集展现中遇到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我们将多渠道泛数据收集展现定义为可以通过web网页、手机短信息等多种途
为进一步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水平,促进前期工作的有效开展,改进和完善项目前期管理工作,本文针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焊缝位置对拼焊板成形性能有重要影响。在盒形件冲压和有限元模拟中,发现焊缝位置对焊缝移动尤其是法兰处焊缝移动有重要影响。通过简化研究模型,布置不同位置焊缝,进行U形件
野外地面γ射线能谱测量主要研究地壳岩石土壤中产生的能量范围约为30keV-3000keV的γ射线,这里面包含着铀、钍、钾等天然放射性核素信息,核工程活动产生的大量人工放射性核素
一、主要内容我国目前关于基础教育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体制的改革方面,但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密不可分的,本文旨在跳出“就教育论教育
<正> 1882年的壬午兵变,是朝鲜近代史上一次重大事件,也是近代中韩关系史的重要一章。本文就所见资料,对这次兵变的原因、经过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试作述论,希望得到大家指
<正>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水源水的污染也在持续。近年的研究表明,水中的一些有机物和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加强对水源中这些污染物的控制,已成为给水行业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