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古瓷的定义一般可分为狭义定义与广义定义。狭义仿古瓷即或仿其釉彩,或仿其器型,或仿其纹饰,或各方面兼而有之瓷器品种,或者仿古瓷是后朝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种而烧造出来的瓷器。而广义的定义认为:“仿古瓷是指仿制并替代已有器物的瓷器;如仿青铜器、仿漆器、仿玉器,仿陶瓷器等而烧制出来的瓷器”。本文从材料学的角度,分析仿古瓷在各个朝代的发展状况及其对陶瓷材料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仿古瓷发展历程分为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唐时期仿青铜器;第二个阶段是宋代白瓷仿玉、仿银;第三个阶段是元代元青花的出现;第四个阶段是明代元青花的延续,无所不仿;第五个阶段是清代雍正的贡献,珐琅彩仿铜胎的出现;第六个阶段就是近代仿古瓷走进狭义的阶段。前三个阶段和第五阶段都是以仿资源稀少的材料为目的,为陶瓷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第四阶段与第六阶段总体来说是衰退阶段,主要是明代仿古瓷出现了瓷仿瓷的高峰,而第六阶段中由于仿古瓷在民间的自由发展,本世纪初也退步了。基于对仿古瓷发展历程的考察,对比国内外陶瓷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规划,可以认为:广义上的仿古瓷曾经给陶瓷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致使资源丰富、造价低廉和性能优良的陶瓷材料有了广阔的应用空间;而狭义上的仿古瓷缺乏对陶瓷材料优势的发挥和拓展,势必将陶瓷材料产业带入低迷或衰退。所以,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之路在于:充分利用陶瓷资源丰富造价低廉的优势,来不断替代资源稀少造价昂贵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