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第一钢铁出口大国,近几年钢铁出口总额占全球钢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连续多年的钢铁大规模出口,造成了我国钢铁出口的边际产品价值递减和由此引发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及国际贸易争端频仍。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重新考虑钢铁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对社会外部效应的意义。重新审视钢铁出口产生的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调整钢铁出口规模和方式使之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所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和构建生态文明以及新能源革命的需要。本文基于此,对1997-2017年间中国钢铁出口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影响展开研究分别从动静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首先从理论的角度论述钢铁行业的经济效益、资源和环境的界定;其次再论述钢铁行业的发展和出口贸易的现状以及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现状;然后根据之前的论述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从静态的角度以权重分析方法得出各年度的经济效益指数、资源指数和环境指数;从动态的角度利用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分析一级指标经济效益、资源和环境下的二三级指标与其因果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当给所选的变量一个外在冲击时,对经济效益指数、资源指数和环境指数的影响。最后根据之前的分析、总结,为中国钢铁出口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7年间中国钢铁出口经济效益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中国钢铁出口资源影响指数呈现上下波动趋势,中国钢铁出口环境影响指数呈现上下波动趋势;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对经济效益长期起到引导作用,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量对环境影响长期起到提升起到引导作用,铁矿石进口总额和吨钢能耗量对资源影响长期有引导作用,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出口贸易结构和出口竞争力对经济效益短期提升均有积极作用,进出口含污量占比对环境影响短期内有消极影响但长期有正的影响,进出口资源消耗量占比对资源影响指数短期内有积极作用;长期内经济效益的增长伴随着所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有所减缓,但短期内会造成资源和环境的局面加剧。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坚持钢铁出口贸易发展;坚持绿色发展中国钢铁产业;坚持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创新发展;坚持钢铁行业“去产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