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新闻中文化负载词汇的汉英翻译——以《北京周报》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新闻报道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中国新闻报道。文化负载词汇的大量运用是新闻报道的一大特点。新闻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目前已有许多新闻及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研究。新闻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标题,导语,新词翻译或者以不同种类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如软新闻、政治新闻、体育新闻等。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研究较多,而新闻中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研究较少。因此,在系统翻译理论指导下新闻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仍有值得研究之处。   功能翻译理论学派是当今世界颇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派之一。该学派理论强调翻译目的在翻译活动中起的决定性作用,重视文本类型、功能以及翻译活动参与者等因素的分析。本文共六个部分。简介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文献综述、资料收集以及本文结构。第一章介绍了功能翻译理论。第二和第三章从新闻翻译和文化负载词汇的定义和特点出发,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探讨了新闻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第四章以国家英文新闻周刊《北京周报》为例,具体讨论了翻译目的,文本功能,目标读者等一系列影响翻译结果的因素,并根据分析归纳出常用的翻译方法并讨论了其效果。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本文旨在说明翻译目的在新闻文化负载词汇翻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证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意义,并希望本文有助于新闻翻译的实践活动。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国家重点对外宣传刊物《北京周报》的翻译目的、新闻文本类型和功能的分析以及文化负载词汇翻译方法的分析证明了功能翻译理论在新闻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活动过程的指导作用并对新闻翻译者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日渐显著的西方文化价值观渗透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对比探究中美文化维度对中国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影响。  以霍夫斯泰德
长期以来,文学翻译在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方面都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然而,对于儿童文学翻译这一文学翻译分支的研究却依然是很少问津。儿童文学作为儿童早期接触的文学作品
格特在斯皮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翻译理论为翻译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主要是论证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情景喜剧中幽默的可行性研究。   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