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汇市场是实现货币自由兑换、调节外汇供求关系和形成市场化汇率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实施汇率风险管理以及形成宏观金融政策有效搭配的主要平台。而交易制度作为外汇市场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我国外汇市场采用的是单一竞价交易制度,尽管在外汇市场建立初期,竞价交易制度对我国的外汇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外汇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价交易制度的弊端也开始有所体现,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清淡以及央行在外汇交易市场中充当着“最后接盘人”的角色所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及灵活性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2006年初,我国在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后,形成了做市商报价驱动的竞价交易模式。做市商制度的引入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浮动明显灵活,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化程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首先对外汇做市商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分别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外汇市场交易制度以及外汇做市商运行机制等不同层面阐述相关的理论,为下一步对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做市商制度进行深入分析进行理论上的铺垫。其次,对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实施的背景及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从逻辑层面上分析了做市商制度的作用及带来的影响。再次,利用计量的方法,从外汇交易市场的流动性、稳定性以及市场效率等方面,对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在引入做市商制度后,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尽管波动幅度增大,但是并未影响到市场的稳定性,并使得人民币汇率弹性也有所提高,市场效率也有一定的改善。最后,由于我国实行做市商制度的时间还比较短,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可循,因此,在实行做市商制度时,不可避免的产生出一些不足和缺陷,本文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