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传统历史街区的改造与更新历经了较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拥有大量相关的理论与文献研究。以往的研究当中,通常将传统风貌的历史建筑作为街区改造和更新的关注点,那些与历史街区风貌相异的建筑往往被迫改造和拆除来保证街区统一呈现出过去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和建筑样式。本文将存在于历史保护街区中,而与街区整体建造时代、建筑风貌具有一定差异的非传统建筑定义为“异质建筑”。而这些异质建筑的价值同街区中的历史建筑一样,值得被挖掘和研究。首先,异质建筑是历史街区中保证历史文化多元和原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异质建筑的产生具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它们往往为了调节传统街区与现代生活的矛盾而生,在现代社会中体现出一定的重要性;最后,异质建筑也有具备一定的潜在发展价值的可能性,合理发掘和利用将有利于街区长远发展。基于此背景,本文以广州恩宁路历史街区为例,对历史街区中异质建筑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含三个部分:1.给予异质建筑明晰的概念;2.建立历史街区中异质建筑的价值评价系统并应用于恩宁路历史街区中的异质建筑;3.提出异质建筑的再利用策略并结合恩宁路历史街区中异质建筑得出改造结果。第一个部分通过提出异质建筑的概念,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异质建筑筛选标准,且运用在恩宁路历史街区实例中,确定街区中需要评价的异质建筑的范围。第二个部分是在前文所建立的异质建筑概念的基础上,为历史街区中需要评价的异质建筑建立科学客观的价值评价系统,系统包含异质建筑的评价目的、评价指标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然后将评价系统应用于筛选出的恩宁路历史街区中的异质建筑样本,得出结果。第三个部分是基于本文建立的异质建筑价值评价体系,提出相应的异质建筑再利用策略,并针对恩宁路历史街区中异质建筑样本的评价结果,给出相应的再利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