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初我国国民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发展速度下滑,当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为6.1%,为近5年的最低水平。为防止国民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下滑和恶化,政府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国民经济成功保持了8.7%的年均增长速度,但这是通过投资拉动的增长,在外需锐减、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复苏的根基不牢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不会比金融危机爆发冲击阶段少。然而作为虚拟经济的房地产行业在2009年却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房屋销售价格和房屋销售面积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更令人疑惑的是土地成交价格的纪录不断被我国的中央企业刷新。逾七成央企涉足房地产行业,众多不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营业务的央企也进入了房地产行业,非房地产央企的这一不寻常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选取我国非房地产央企过度投资房地产这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规范性分析方法,结合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对非房地产央企过度投资房地产的现状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从中央企业、商业银行、政府政策、房地产行业四个层次揭示了央企采取这种行动背后隐藏的原因;分析了非房地产央企这一行为给住房需求者、房地产行业以及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最后提出了可能的应对之策。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非房地产央企过度投资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不顾成本的高价拿地直接推高了土地成交价格,这将会提高商品住房的楼面地价,增加其开发成本,导致商品住房价格进一步上涨,从而减少了有效住房需求,挤占了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扰乱了房地产行业的格局,破坏了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分散机制,增大了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过多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抽血效应”,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使房地产行业绑架国民经济的问题更为严重,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而通过采取加强对中央企业的治理、强化对土地市场的管理、注重对住房市场的调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四个方面的措施可能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