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运行势态良好,但是伴随着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经济增长在地区间却突出地表现出非一致性。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来推动,在诸多的生产要素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尤为重要。与经济增长的非一致性相对应,固定资产投资也表现出非均衡性。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60%都分布在东部地区,且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指标和效益指标也远远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分地区讨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提高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缩小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大量的中英文文献资料的查阅,并且对固定资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三大地区的布局,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结合实际,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平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协整回归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显著,且互为因果关系。接下来,运用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指标从多个角度分析投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最后,以我国1988-2005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间与地区内的投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得出最终结论: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大于中部和西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三大地区间而非三大地区内部省际差异;东部地区省际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程度远远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传统的思维,将常用于研究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两个指标运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着重对地区间与地区内差异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如何解决这一差距方面也进行了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