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老的戏剧文化对中国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戏剧翻译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戏剧文本的双重性使得戏剧翻译的研究长期处于充满争议的状态,学者们始终围绕着“文本性”和“表演性”何为戏剧翻译首要原则的问题难以达成共识。在中国古代,“伦理”二字已经存在,但是分开单独使用的。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异常丰富的伦理思想,只是那时的伦理学一直没能以学科的形态建立起来,更别提成为一个有明确、固定意义的术语。直到近代,中国人才开始用“伦理”指代人际关系的规律与规范。“翻译伦理”最早由法国的语言学家贝尔曼(Antoine Berman)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后经多位学者不断发展和补充,形成了其丰富、包容的理论内涵。本论文以锦云所著戏剧《狗儿爷涅槃》及英若诚的英译本为研究语料,尝试探讨戏剧英译的伦理问题,主要采用了定性研究、个案研究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全文从以下3个步骤依次进行:首先,笔者阐明了4种翻译伦理模式(再现伦理、服务伦理、沟通伦理及规范伦理)与戏剧翻译之间的联系,以此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然后,笔者充分讨论了4种翻译伦理模式在戏剧《狗儿爷涅槃》英译本中的表现,表明译者在此戏剧翻译中深受翻译伦理的影响;最后,基于译者在此戏剧英译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及方法,笔者分析了英若诚在戏剧翻译中的伦理观倾向。经深入研究发现,翻译伦理的应用对于再现戏剧语言的特点大有裨益,而且翻译伦理对戏剧翻译实践具有指导启发作用;其次,译者英若诚在戏剧翻译过程中深受翻译伦理的影响,4种伦理模式在戏剧《狗儿爷涅槃》英译本中均有充分体现;最后,译者在此戏剧翻译中倾向于功利主义伦理观,其翻译行为偏预防型。翻译活动具有伦理性,戏剧翻译更是如此。本论文从翻译伦理的视角研究戏剧的英译,以期为戏剧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希望为翻译伦理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做出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