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同是人对自己与某一群体的关系确认,同时也是一个语境式的问题。由于一个人从属于多个群体,在生活中和社会交往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下,他/她会选择认同某一身份,也就是归属于某一群体成为他的主要指向。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日益频繁,而交际过程中,身份的构建和认同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了西方社会科学中有关身份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并结合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等观点,以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为例,提出身份构建与跨文化交际的模式。自上世纪50年代,认同作为一个心理学范畴进入西方社会科学以来,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和文化学都对该范畴展开了充分的研究。然而,受西方形式逻辑的影响,现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某一个特别的身份的单一的分析,例如文化认同、性别认同、种族认同、国家认同、社会认同等,并且多以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静态二分维度为主要研究方法,而通过综合把握动态的、跨文化语境中的整体身份认同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借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整体、和谐、互补和动态等观点,并将其运用到身份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奥巴马的多重文化身份以及他成功地当选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使得他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典范。本文通过分析奥巴马如何在竞选美国总统中通过竞选口号、策略的选择和新媒体的运用来构建身份,并获得选民的认同。最后,作者提出了身份建构和跨文化交际的模式:1、个人的多个身份(identity)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随着跨文化语境的变化,非语境式身份会转化为语境式身份;随着语境趋向于稳定,语境身份会转化为非语境身份;3、身份构建同跨文化交际一样,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和可协商的过程,身份的认同(identification)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果。4、成功而有效地身份构建和跨文化交际需要两种能力:创造性和敏感性。然而,该研究所提出的身份和跨文化交际的模式只是一个初步的探讨,进一步的研究和理论构建则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