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掌握我院目标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特征、耐药特性,探讨并分析其发生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研究提供具有我院特点的、系统的、详细的研究资料,为临床防治策略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院的目标人群为研究对象,自入院之日起,按照统一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年龄、住院日、基础疾病、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及抗真菌药的使用情况;以及血糖、血浆白蛋白等生化检查指标,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者同时记录致病菌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对发生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原发基础疾病、标本来源、菌群分布、菌种变迁、药敏结果、所在科室的分布情况、治疗和转归进行调查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共有1226例,其中有121例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9.87%。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是泌尿道感染。从血、尿、痰、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等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133株,其中念珠菌116株,霉菌14株,新生隐球菌3株,念珠菌中以白念珠菌(75株)最多见。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抗真菌药物对真菌的敏感性有明显的种间差异。结论1、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其次为泌尿道,血液感染已上升至第三位;2、侵袭性真菌感染部位有从单一组织/器官向多组织/器官发展的趋势,侵袭性真菌感染变得日趋复杂化;3、白念珠菌有下降趋势,但其仍是主要致病菌,非白念株菌中的热带念珠菌已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第二位致病菌,曲霉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第三位致病菌。4、白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而非白念珠菌则对上述三种药物存在剂量依赖性敏感;5、年龄>60岁,住院天数超过30天、严重的基础疾病、高血糖、低蛋白血症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侵入性操作是我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