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运用色谱、色谱—质谱、碳同位素质谱、热解等化验分析技术,特别是首次应用盆地模拟评价技术及早期成油新理论,对黄骅坳陷未成熟油~低成熟油的成烃机制、成藏条件及模式、资源定量评价、资源储量序列及勘探目标评价,都进行了系统综合研究。明确了黄骅坳陷未成熟油~低成熟油四种成因类型即孔店南部高含蜡型未成熟油~低成熟油,主要来源于区域上沉积稳定,分布广泛的孔二段烃源岩;沧东齐家务~大中旺地区重质型未成熟油~低成熟油和扣村~仙庄地区正常型未成熟油~低成熟油都与沙一段下部烃源岩具有成因上的联系;板桥凹陷沙一段中部轻质型未成熟油~低成熟油源于本身;属自生自储。在孔店南区未成熟油~低成熟油成烃机理方面,提出自然演化中早期生成的烃类是以特殊有机显微组分丛粒藻及高分子可溶有机质为主,由生物化学和低温热解作用成烃的新认识,不属蒂索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理论系列。在成藏条件方面,提出高丰度并有易于早期产烃的显微组分的优质烃源岩是未成熟油~低成熟油成藏的物质基础,最佳的生储盖组合是成藏的前提,而构造(圈闭)形成期与油气生成、运移期的时间有效配置是未成熟油~低成熟油成藏关键的新观点。应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盆地模拟评价方法,首次实现了对黄骅坳陷未成熟油~低成熟油生烃量的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整个坳陷的总资源量为11.6855×10~8t,其结果科学可信。通过资源储量序列分析和剩余资源潜力研究,为坳阳中浅层勘探选区及部署提供了科学地质依据,进而优选出下步可供钻探的有利勘探目标。本文所取得的创新认识,也是对干酪根热降解成烃学说的补充和完善,进而丰富了完整有机质演化成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