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类报纸新闻同质化现象研究——以山东济南四家都市报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5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质化原本指的是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这本是一个商业领域的概念,但纸媒本身具有的产业属性,使报纸也同样具有同质化问题。尤其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报中,同质化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面临更多个性化选择的报纸却越来越“千纸一面”、不分伯仲。从地域性看,整个报业市场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党报同质化“由来己久”,而且都市报同质化“后来居上”。山东的报业市场也不例外,报纸“双胞胎”、“多胞胎”现象非常突出,给读者的感觉是“大同小异”,尤其是在都市报相对发达的省会城市。都市报同质化现象缩小了报纸间的差异,削弱了报纸的市场竞争力,使报纸失去了个性化特色。因此,同城竞争的报纸如何避免同质化,成为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所指的新闻同质化,仅限于报纸的新闻定义,即不包含专副刊、广告、发行、印刷等因素及环节。本文所进行的比较与分析,也仅局限于新闻(含社会新闻、政经新闻、新闻评论,文体新闻也有少量涉及)的采写、栏日版式的设计与设置等等。   本文选择的比较对象《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是济南市场上比较丰流的都市报,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日发行量均超过10万份,创刊时间、读者对象、办报宗旨、运行手段基本一致,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本文沿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传统思路,将全文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问题的提出;第二部分为新闻同质化的定义与表现;第二部分为新闻同质化的成因;第四部分为新闻同质化的危害;第五部分为新闻同质化的破解之道。
其他文献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正式颁发了3G牌照。这一举动标示着我国三网合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和有线电视网、英特网、电信网逐渐走
“软实力”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源于西方政治学的概念,近年来在中国倍受关注。其中的原因,既包括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寻找合适的理论支持;也包括试图从中国五千年深厚文化中发现
期刊
21世纪以来,中国紧随其他发达国家的步伐,在互联网的规模和用户数量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SNS(社交网站)的兴起打破了互联网虚拟和不实名的障碍,使网络实名制成为可能,在互联网用
中产阶层在中国已经出现,但是还没有清晰的面貌和明确的行为边界。作为稳定的身份生产基地,期刊对中产阶层的持续关注使鲜活、生动的中产阶层人物形象被建构起来。形象的建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