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早产儿发病率高,预后差,近十年早产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对早产的预防及治疗没有更新的突破。近几年的研究报道,认为早产可能是过早的激活正常分娩过程所致,有假说认为与胎儿衍生的成熟相关信号的多效应通路的激活有关,一些研究支持这些参与自发分娩发动的、调节并作用于多重终端通路的调节因子,特别指出了对核转录调节因子的研究,其中包括核TFs,像NF-kB和核激素受体PPAR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etivated receptors ,PPARs)是细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定位于细胞核上,可由配体激活。目前研究认为PPARs在分娩发动的发生中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反应,促进细胞凋亡等来调节分娩发动。本文主要探讨PPARs在早产患者妊娠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将在分子靶细胞水平上探讨早产分娩发动与PPARs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早产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1)早产组: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收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05月临床诊断为早产、经阴道顺娩的患者10例,标准是我国第七版妇产科学早产诊断标准,平均年龄24.33±5.6岁,平均孕周34.55±2.30周。(2)正常产组: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阴道分娩孕妇10例,平均年龄25.53±3.4岁,平均孕周39.23±1.22周。2样本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均于胎盘娩出后剪取大小约1×1×1CM的胎盘、羊膜、绒毛膜块。用冰生理盐水漂洗除去血液,用滤纸吸干水分,放入4%的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待用。3试验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PARβ和PPARγ在胎盘、羊膜、绒毛膜中的蛋白表达。结果:1早产患者与正常产患者年龄无差异(P>0.05).早产患者与正常产患者孕周有差异(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PARβ和PPARγ蛋白在胎盘、羊膜、绒毛膜组织细胞均有表达,且主要在细胞浆表达。3 PPARβ蛋白在胎盘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早产组明显高于正常产组,呈高表达。而在羊膜、绒毛膜组织细胞中PPARβ蛋白的表达早产组与正常产组并无差异4 PPARγ在胎盘、羊膜、绒毛膜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两组无差异。结论:1 PPARβ、PPARγ蛋白的表达差异与产妇的年龄无关,而孕周存在差异。2 PPARβ、PPARγ蛋白在早产组和正常产组的胎盘、羊膜、绒毛膜不同组织中均阳性表达,且主要均匀表达于细胞浆内。3 PPARβ蛋白在早产的胎盘组织细胞中呈现高表达,而在羊膜和绒毛膜组织细胞中早产组与正常产组并无明显异常。提示PPARβ蛋白呈现高表达在早产的分娩发动机制的激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4 PPARγ蛋白在早产组和正常产组的胎盘、羊膜、绒毛膜不同组织中表达无差异。提示PPARγ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分娩发动的机制的激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