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建立胸腰椎(T12-L2)有限元模型,建立模拟L1 骨折前柱、中柱、前中柱骨折,再分别与建立的前路、后路内固定模型组合成内固定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加载,计算出L1 椎体的应力情况;探讨正常椎体和不同骨折状态前、后路固定下的力学情况,比较得出正常椎体与前、后路固定后的力学稳定的关系。而进一步从力学角度上分析胸腰椎骨折术后的局部成角畸形、慢性疼痛和指导临床选择前路或后路固定。【方法】通过对一个30 岁的男性正常胸腰椎(T1-L2)行CT扫描,对各层次进行节点和单元格的化分,输入电脑并用SUPPER-SAP软件分别建立胸腰椎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和前、后路固定器械模型及L1 骨折模型,予以组合,然后分别对这些模型加载,计算出正常组和不同固定组的L1 前、中、前中柱骨折的应力及正常组的应力进行比较,统计方法选用单因数方差分析用SPSS11.5 统计软件包进行。【结果】(1)椎体前柱损伤的工况下,垂直负载下:前路固定(Anterior Fixation 以下简称AF)组的L1 平面的Mises stress小于后路固定(Posterior Fixation 以下简称PF)组的应力(P<0.01);前屈负载下:AF组的应力与PF组的应力无明显差别(P=0.113);后伸负载下:AF组的应力与PF组的应力无明显差别(P=0.461);右侧屈曲负载下:AF组的应力与PF组的应力无明显差别(P=0.303);左侧屈曲负载下:AF组优于PF组(P<0.01);扭转负载下:AF组的应力小于PF组的应力(P<0.01);暴力负载下:AF组应力小于PF组(P<0.01)。 (2)椎体中柱损伤的工况下,垂直负载下: PF组的L1 平面的应力小于AF组的应力(P<0.01);前屈负载下:AF组的应力比PF组的应力小(P<0.01);后伸负载下:AF组的应力比PF组的应力大(P<0.01);右侧屈曲负载下:AF组的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