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人们生活已经进入了小康水平并正在为实现现代化,渐渐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靠近。一方面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当前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以上两个事实为家长们更加重视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条件。虽然二胎政策现已全面放开,但是该政策还没有发展到会对小学教师和家长之间关系产生影响的程度。因此,本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来探讨迄今为止小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关系问题。本文将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以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论框架,从家长和老师两方面分析了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类型。研究发现,不同的家长在面对选择小学老师时会运用不同的思维机制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由于当前社会大众对教师队伍出现的信任危机现象,有的家长会选择与老师进行精神和物质的资源交换,这部分家长想要通过为老师提供“好处”的方式来增加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伴随个人所具有资本不同,他们能够给予老师的优待方式也就不同。同样地,基于教师信任危机,有的家长或是通过个人社会交际网络,或是自身生活在封闭式的熟人社会中,他们为自己的孩子寻求一位事先业已存在社会纽带的小学老师,来替代社会上主流的教师分配方式。而仍有部分家长或是本身没有任何社会资源,只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老百姓们,他们也想与小学老师多来往,但是他们既没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与老师平等交流,也不能为老师提供经济上的优待,还没有一定的人脉圈;或是家长尽管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在他们观念体系中不愿意与小学老师有来往,所以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都仅仅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属于有名无实。每种关系应对策略都反映出家长对于子女教育问题的态度,同时也是家长自身价值观、经济条件以及社会资本的折射。但是每种关系的背后都有出现道德滑坡或滞后教育发展的问题,研究尝试提出了解决出路,希望能够对改善家长与小学教师之间关系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