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具有高电压平台、高能量密度等优点,使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共沉淀条件制备LiNi0.5Mn1.5O4材料,通过形貌和放电容量的对比,最终确定了使用碳酸盐共沉淀法(pH=7.5)制备LiNi0.5Mn1.5O4材料,制得的LiNi0.5Mn1.5O4材料纯度高、放电比容量大、适于大批量生产。为得到优化的LiNi0.5Mn1.5O4材料制备工艺,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分别用三种不同锂源(LNMO-Li2CO3、LNMO-LiOH、LNMO-CH3COOLi),用LNMO-Li2CO3所制得的样品倍率性能、循环性能都较好,这与其前驱体有较好的球形形貌,且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锂离子和电子的扩散路径短有关。优化工艺制备的LiNi0.5Mn1.5O4样品的初始放电容量随着配锂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LNMO-1.0样品的倍率性能好、循环性能稳定,且其电化学活性最高。LiNi0.5Mn1.5O4材料具有两种空间群结构,随退火温度的逐渐降低,Fd3m无序空间群结构会向P4332有序空间群转化,LNMO-b样品(从650℃先0.5℃/min降温到400℃然后自然退火的样品)具有最好的倍率性能和较好的循环性能。 Co的掺杂可降低锂离子的扩散势垒,提高锂离子和电子的导电率,缩短了锂离子的扩散路径,对LiNi0.5Mn1.5O4进行Co掺杂可使其循环性和倍率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但Co的掺杂能降低LiNi0.5Mn1.5O4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综合考虑,LiNi0.527Mn1.62Co0.022O4-y材料的性能最好。另外,还制备了Mn1.5Co1.5O4负极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形貌,能够充分与电解液接触,这种(分层级的)微观结构可提供更短的锂离子扩散路径,能减小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体积变化,使得优良的电化学性能。最后,分别使用LiNi0.5Mn1.5O4正极材料与Mn1.5Co1.5O4负极材料组装了全电池,使用正极材料限流,得到的全电池其放电比容量很高,可以达到100mAh g-1。虽然不及正极材料130mAh g-1的放电容量,但对于LiNi0.5Mn1.5O4全电池来说,全电池电阻大,导致其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不如半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