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的制备与掺杂Co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456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具有高电压平台、高能量密度等优点,使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共沉淀条件制备LiNi0.5Mn1.5O4材料,通过形貌和放电容量的对比,最终确定了使用碳酸盐共沉淀法(pH=7.5)制备LiNi0.5Mn1.5O4材料,制得的LiNi0.5Mn1.5O4材料纯度高、放电比容量大、适于大批量生产。为得到优化的LiNi0.5Mn1.5O4材料制备工艺,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分别用三种不同锂源(LNMO-Li2CO3、LNMO-LiOH、LNMO-CH3COOLi),用LNMO-Li2CO3所制得的样品倍率性能、循环性能都较好,这与其前驱体有较好的球形形貌,且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锂离子和电子的扩散路径短有关。优化工艺制备的LiNi0.5Mn1.5O4样品的初始放电容量随着配锂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LNMO-1.0样品的倍率性能好、循环性能稳定,且其电化学活性最高。LiNi0.5Mn1.5O4材料具有两种空间群结构,随退火温度的逐渐降低,Fd3m无序空间群结构会向P4332有序空间群转化,LNMO-b样品(从650℃先0.5℃/min降温到400℃然后自然退火的样品)具有最好的倍率性能和较好的循环性能。  Co的掺杂可降低锂离子的扩散势垒,提高锂离子和电子的导电率,缩短了锂离子的扩散路径,对LiNi0.5Mn1.5O4进行Co掺杂可使其循环性和倍率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但Co的掺杂能降低LiNi0.5Mn1.5O4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综合考虑,LiNi0.527Mn1.62Co0.022O4-y材料的性能最好。另外,还制备了Mn1.5Co1.5O4负极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形貌,能够充分与电解液接触,这种(分层级的)微观结构可提供更短的锂离子扩散路径,能减小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体积变化,使得优良的电化学性能。最后,分别使用LiNi0.5Mn1.5O4正极材料与Mn1.5Co1.5O4负极材料组装了全电池,使用正极材料限流,得到的全电池其放电比容量很高,可以达到100mAh g-1。虽然不及正极材料130mAh g-1的放电容量,但对于LiNi0.5Mn1.5O4全电池来说,全电池电阻大,导致其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不如半电池。
其他文献
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独特的综合性能,在光催化、光电器件以及纳米技术等领域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本论文采用二氧化钛纳米片(Ti0.91O2)和聚苯胺纳米纤维
石墨烯自从2004年被成功制备后,碳单质家族继石墨、金刚石、富勒烯、碳纳米管又多了一个成员。石墨烯是真正的单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它表现了非常优异的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质,所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与传统静电电容器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与电池相比,具有更大的功率密度。超级电容器具有瞬间释放大电流、充放电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在移动通信、信息技术、消费电子、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等领域具有重要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关注。国外已经有相应的产品在电动汽车上得到了运用,国内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因此开展超级
富勒烯是一类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笼状分子,自其于1985年被发现之后,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迄今富勒烯化学已发展成为化学学科中一大重要的分支。而富勒烯化学中的基础就是新
随着电磁波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在国内外的广泛应用,电磁干扰、电磁污染及电磁信号泄露等问题给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甚至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近些年为解决电
有机磷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及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见效快、适应性广、性质稳定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然而,农药是一类有毒有害的化学品,且不易自然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