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投入与学生成绩间关系研究——以湖北某县小学为例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y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发展教育、完善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国家不断加强对教育体系的支持与保障,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将大量财政资金投入教育,以满足发展教育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相关资金需求。而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具有公益性、普及性及强制性等特征的义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它的实施与保障更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发展义务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就从教育资源投入是否充足转变为充分的投入是否能带来相应的产出。为回答这一问题,首要任务是厘清各项投入与产出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义务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率。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合我国中部地区某县的实际情况,本文研究义务教育各类投入与学生成绩这一主要产出间的关系。文章首先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出发,肯定了政府提供义务教育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利用合理的指标衡量了近几年我国义务教育的投入产出水平,得出了“义务教育投入产出关系”这一研究方向。其次,文章对义务教育阶段中不同投入对产出的影响提出了假设,并考虑到该阶段中公共教育投入通过影响家庭要素,从而间接影响学生成绩的可能性,形成了完整的路径与机制。同时,文章说明了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即根据多层线性回归明确各类教育投入对成绩的影响,根据典型相关分析检验回归结果,并确定投入要素间的主次关系。
  在前文的基础上,文章运用2011-2012年间对我国湖北省某县数十所小学的调研数据,研究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财力资源的投入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更高的教师职称可能意味着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以校内图书册数和生均公用经费为代表的物质资源投入和财力支持对学生成绩的积极作用相对有限。同时,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确有改善父母对待孩子考试失利的消极态度、家中孩子较多,分散家庭教育资源投入等因素对学生成绩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作用。为检验学校教育资源的作用,并厘清教育资源投入的孰轻孰重,文章在当地2015-2016年间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展开研究。实证结果说明,学校人力资源投入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肯定了前文的研究。
  对实证结果和实际情况加以考量,文章对完善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资源的总投入,二是不断优化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结构,三是从政府供给资源、监督教育等职责出发,促进义务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同时,文章也对政府为学生和家庭提供更多政策和资金保障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可行性的方法。
其他文献
十九大以来,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国家积极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这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无疑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低碳发展。而国家的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也同时给与煤炭企业警示,即经济指标已经不是唯一的竞争指标,低碳发展水平能力则成为决定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指标。  本文以煤炭企业神华集团为实证研究对象,以其低碳发展水平评价及预测为研究问题,依据能源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
学位
全面深化改革政策提升了我国经济民营化的程度,使民营企业进入迅猛成长阶段,并为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和吸引就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民营企业较高的员工离职率导致的人力管理压力成为影响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90后已成为民营企业员工的主力军,该群体特定的成长环境使其离职率明显高于老一代员工,民营企业的离职现状也主要体现在90后员工上。民营企业层出不穷的劳资关系问题对90后员工的工作稳
学位
中国市场在90年代初期开始经历第一次多元化经营浪潮,很多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并获得范围经济选择多元化发展模式。由于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散企业的核心资源,导致企业无法将资源集中投入到研发项目,从而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转型的进程。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不完善,融资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我国大部分企业面临一定程度融资约束。特别地,多元化企业研发活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资金回收期较长,导致研发项目相比其他普通投资
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宏观经济政策中最具有争议的因素之一。两种极端的汇率制度在当今世界的共存是其争议的原因之一。中国长期以来以来使用固定汇率制度,直到1994年改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南非一直使用波动剧烈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汇率制度的选择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为重要,特别是站在金融开放的视角下对其进行考察。汇率制度和金融开放已经成为当代开放型经济最重要的
学位
大量研究已证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而股票特质波动率是控制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后的剩余波动,包含了基本面所不能解释的因素,比如公司信用信息。公司债券利差则是公司为融资所付出的风险溢价,是公司信用信息最直观体现。论文主要研究了股票特质波动率中是否包含公司信用信息这一问题。论文将问题具象化为讨论股票特质波动率对公司债券利差的影响,结合中国经济现实环境得出满足结论所需的具体条件。论文采用中国大陆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市场陆续开放、及金融自由化的持续推进,各国金融市场之间、及一国金融市场与其他市场间的边界日益模糊,这在促进资本流通及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在不同国家、市场之间的扩散和传染。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虽具有规模较大的股票市场,但股票市场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且我国对大宗商品存在严重的进口依赖,加之美国重启贸易保护政策,大宗商品发展前景扑朔迷离,
学位
银行同业业务最初运用于商业银行之间,以弥补流动性并解决短期资金缺乏等问题。但在2010年后,随着我国走出次信贷危机,宏观政策开始转向,监管机构为加强对银行业风险的管控,开始实施存贷比例、资本金约束和信贷额度管理等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为规避各种监管条例、保持资产规模扩张及利润增长,开始积极寻求银证、银保及银信合作,打破了最初银银合作的局限性,同业业务规模得到了快速增长。  截至 2018 年
学位
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达数十年的高经济增长铸就了人类发展史的奇迹。金融开放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必然要求。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并给出了时间表,金融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国际环境下意义更加凸显。同时,基于我国的历史和国情,构建内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关注重点。尽管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为应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所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转变。在区域非均衡的发展策略下,我国经济增长效率显著,但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四大板块差别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区域间经济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的区域发展政策主题。均衡的发展政策使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减缓,“十一五
学位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峻,引起了中央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近几年,中央政府陆续发布了各项环境治理政策,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大的财政自主度和环境保护责任,以改善环境质量。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经济和发展状况有较大差异,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存在着异质性。在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下,地方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环境治理责任。但是地方政府为保证财政资金收入的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