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林区是以森林资源为主体性资源而形成的特殊区域,森林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国有林区应该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由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动态耦合而成的。目前它们的发展处于一种非协同、非可持续的状态中。而可持续发展实质是“协同—发展—持续”的综合反映和内在统一,协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首要的、基础性因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具体工作,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和手段,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制约。 解释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机理,揭示其协同发展的运行规律、状态,创新保障复合系统不断趋于高效协同的生态、技术、制度因素,构筑互补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协调、共生的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体系,是解决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小文以协同学理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理论、共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自生能力理论”,认为这种自生能力包括系统的协同能力和持续能力。协同发展能有效增强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自生能力。 本文提出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机理是一个由“协同发展目标、协同发展内容、协同发展形态、协同效应以及连接它们之间的协同发展逻辑(即机制)”所共同构成的一个解释体系。对协同发展机理的探究就相当于解答关于协同发展的这五个基本问题。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的协同发展追求的是:以结构合理、功能高效、良性循环、不断进化为标志,以最大限度满足国有林区及国家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的多种需求为目的的,林区经济发达、森林生态健康、林区社会稳定、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各系统良性高效运行态势,增烈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自生能力。构建了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的内容体系,包括结构性协同、功能性协同、目标性协同、时空性协同。提出协同发展将向高效协同发展形态演化,从不同的角度对协同发展的基本形态进行划分。协同发展逻辑即是导向协发展目标的运行机制,构建了协同运行机制体系,认为各机制之间具有动念协同运行关系,能形成巨大合力,推进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设计了向高效协同发展状态推进的基本思路、内容和对策:提出对经济子系统构建生态循环型产业体系,对生态子系统进行森林资源战略储备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社会子系统进行社会资本的重构。以吉林省国有林区为案例,对协同发展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