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主要从现代壁画自身特有的属性出发,特别是对近现代中国的壁画作品作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具体的实例,从艺术的感知层面,运用认识论的方法,从历史发展角度切入,阐述作者个人的认识和理解,且对壁画在21世纪的发展趋向做出一些前瞻性的预测.该文的理论框架主要是从壁画的"色""型""质"三个方面分别与建筑环境的关系展开,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论述.这也是该文的要点和创新点.对于壁画来讲,除了色彩的基本表现规律外,还存在其"自律"性特质即"光"色和"质"色——光源的颜色和材质本身的颜色.如何巧妙的运用光源色,使得壁画和建筑、环境相得益彰,充分体现由其所共同营造的环境来实现以人为本,为公众提供优雅舒适的环境的目的.任何绘画的种类、无论是国画、油画,当艺术家进行创作时,都要考虑画面的造型语言,写实还是写意、具象或者抽象,壁画创作面临同样的问题.壁画画面的造型有其纯艺术的造型规律,比如构图上的黄金分割等等,另外还要受制于建筑的型制风格,时代特征等等.相对于其它两个方面,壁画形式的"质"的诸多属性显得更加重要.这本身与现代壁画对"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很大的关系,可以预见的是这种趋势会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发展日趋明显.将壁画艺术形式的"质"的诸多因素直接和现代许多可能性的材料密切结合,这也给广大的壁画工作者在创作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继承传统,重在发展传统,发展中必然要突越某些局限,从而使现代壁画艺术的创作能够更加理性的运用材料、质地、肌理.表现材料的自然美感,是现代壁画体现人文情怀并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必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