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Wistar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与对照组及持续性高血糖组进行对比,通过血糖波动对大鼠认知、海马区氧化应激指标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揭示血糖波动加剧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的可能机制,同时利用丁苯酞进行干预,为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与干预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方法1.将60只Wistar大鼠(雄性)随机分为糖尿病组(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对照组(Control,C)。糖尿病组经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后将糖尿病组大鼠随机分为持续性高糖组(Constant high glucose group,CHG)、波动性高糖组(Intermittent high glucose group,IHG)、持续加干预组(Constant high glucose group treated with L-3-n-butylphthalide,CHG+NBP)、波动加干预组(Intermittent high glucose group treated with L-3-n-butylphthalide,IHG+NBP),其中IHG、IHG+NBP组大鼠模型通过改变大鼠生活节律和饮食习惯来建立。2.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反应能力、四肢皮肤、摄食量、饮水量及尿量。3.评估血糖波动模型是否成功:血糖波动开始后的第6周,观察大鼠日内8时-12时、15-18时每个整点的血糖情况,利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模型统计分析,组内组间用LSD-t法两两比较,得出IHG、IHG+NBP较其他各组有明显差异则为血糖波动造模成功。4.学习记忆能力检测。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学习能力。5.氧化应激指标检测: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的含量。6.细胞凋亡指标检测: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大鼠生长代谢指标变化:相较于C组,T2DM组大鼠行动迟缓、精神状态萎靡,毛色无光泽,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2.大鼠代谢量变化:与C组相比,T2DM组大鼠饮水量与尿量明显升高(P<0.05,P<0.01);但T2DM大鼠各组间饮水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G组大鼠进食量比C组及IHG组升高(P<0.05),但C组与IHG组大鼠进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大鼠血糖变化:血糖波动6周后,大鼠组间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88,P<0.05),各时间点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内血糖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6.882,P<0.05);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2.680,P>0.05),即5组大鼠在9个时间点测量值变化幅度有统计学差异。4.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5组大鼠定位航行试验逃避潜伏期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57,P<0.05);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104.190,P<0.05),表现为5组整体趋势均下降;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2.247,P<0.05),即5组大鼠在4天的定位航行实验测得的逃避潜伏期变化幅度有统计学差异。在第5天的空间探索实验中,比较5组大鼠目标象限活动时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氧化应激指标检测:与C组相比,T2DM组大鼠MDA含量增高(P<0.05),SOD、GSH-Px含量降低(P<0.05);且与CHG组相比,IHG组大鼠MDA含量增高(P<0.05),SOD和GSH-Px含量降低(P<0.05)。进一步比较,相较于CHG组,CHG+NBP组大鼠MDA含量降低(P<0.05),GSH-Px和SOD含量增高(P<0.05),IHG组与IHG+NBP组之间亦是如此。6.细胞凋亡指标检测(Western Blot法):与C组相比,T2DM组大鼠的Bcl-2蛋白含量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CHG组相比,IHG组表达减少更明显(P<0.05)。T2DM组大鼠海马组织内Bax及Caspase-3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且IHG组含量明显高于CHG组(P<0.05)。进一步分析得出:与CHG组相比,CHG+NBP组Bcl-2表达含量增多,但差异不明显(P>0.05);Bax、Caspase-3蛋白含量减少,差异不明显(P>0.05),IHG组与IHG+NBP组之间亦然(P>0.05)。结论1.通过改变大鼠饮食习惯及生物节律可以建立血糖波动模型。2.波动性高血糖可以加剧海马区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发生,这很可能是引发T2DM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重要机制。3.丁苯酞可能通过上述机制对血糖波动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