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抑郁、焦虑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阜阳市两所高校1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等工具,对高职、“3+2”五年制高职和本科院校各500名学生进行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的测量。结果:(1)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得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城乡、不同家庭经济水平和高校类别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1)。(2)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抑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得分分别显著低于无抑郁和无焦虑症状的大学生(P值均<0.01)。(3)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623,P<0.01);积极应对方式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431,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r=-0.3543,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25,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223,P<0.01)。(4)积极应对方式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社会总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占各自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4.56%、16.69%、15.19%和13.30%;消极应对方式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社会总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占各自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9.17%、9.23%、8.98%和8.09%。结论:(1)大学生女生生活满意度高于男生,大一大二学生生活满意度高于大三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和中等的学生生活满意度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活满意度高于“3+2”高职和本科院校的学生。(2)抑郁和焦虑水平高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较低,抑郁和焦虑水平低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高。(3)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均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关联。(4)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