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衰竭是在多因素致病作用下,肝脏在短期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所致的肝脏功能衰竭综合症,病死率极高。在中国,肝衰竭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近十年来,抗病毒治疗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尤以核苷类药物应用发展最快。其优点在于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强、起效快、口服给药方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近年国内外学者报道核苷类似物应用于乙型肝炎肝衰竭具有一定疗效。长期以来肝功能衰竭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医学界的难题,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尤其是肝源的紧张,使得肝衰竭的治疗举足为艰。如何及时、早期的识别肝衰竭,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和评估其预后不仅为选择后期适当的治疗手段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合理的分配医疗资源提供依据。在我国肝衰竭患者中乙型肝炎肝衰竭占据大多数,因此对于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抗病毒治疗和预后的研究就显得越发重要。目的1.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2.探讨拉米夫定能否减轻肝脏炎症程度和改善纤维化。3.运用MELD评分预测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方法在7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包括亚急性和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A组)患者36例和慢性肝衰竭(B组)40例。在A组患者,17例(A1组)只接受基础和苦参碱治疗,19例(A2组)另加拉米夫定治疗;同样地,在B组中,21例(B1)未接受抗病毒治疗,19例(B2)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生存患者被随访6个月。结果经过平均1.5个月的治疗,A1组有10例(58.8%)和A2组有6例(31.6%,P>0.05)患者死亡;经过平均2.5个月的治疗,B1组有13例(61.9%)和B2组有7例(36.8%,P>0.05)患者死亡;在A、B两组内,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患者血清ALT的复常率;在随访6个月时,84.6%(11/13)的A2组和75%(9/12)的B2组生存者HBV DNA水平保持阴性,而A1组和B1组所有生存者血清HBV DNA仍为阳性。结论1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有效。2拉米夫定可使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ALT复常和肝脏炎症程度改善。3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MELD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正相关,分值越高,短期内死亡的风险越大,大于40分时病死率几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