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以多种炎症基因表达增加或异常表达为特征,是由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及细胞组分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全世界约有3亿人饱受哮喘病的折磨,哮喘给人类带来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研究哮喘病防治及发病机制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课题。白介素-37(IL-37)是IL-1家族中的细胞因子,是一种天然地炎症调节因子,在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起到抗炎作用,因此,作为抗炎细胞因子而逐渐受到重视。目前研究发现IL-37在多种疾病中均起到保护作用,特别与肝炎、休克、肠道炎症以及病态肥胖等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关系密切。支气管哮喘作为免疫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IL-37密切相关,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研究报导。目的:探讨IL-37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机体内的变化,进一步为哮喘的免疫干预治疗开辟新领域。方法:筛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通过血清IgE水平将其分为IgE阳性组25例及IgE阴性组25例。采用多索茶碱、孟鲁司特钠以及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37水平及肺功能变化情况。选取2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中IL-37水平及肺功能。对比各组间各项指标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37水平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IgE阳性组哮喘患者血清IL-37水平低于IgE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后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PEF%、FEV1/FVC%变化呈正相关(P <0.05)。结论:IL-37作为保护性炎症细胞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同时IL-37与IgE阳性的哮喘患者关系尤为密切。IL-37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病情越重,血清IL-37水平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