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与分析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接受胸部放疗的最佳剂量范围。 方法:回顾分析2010.2-2015.10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病人,所有病人均接受了一线诱导化疗EP或EC方案,并选取诱导化疗后未进展的病人共216例,其中接受胸部放疗180例,单纯化疗36例,依据病人剂量分布特点,将胸部放疗剂量折算为时间等效生物剂量,然后依次分为剂量A组(31.3-40.2Gy,N=23)、B组(46.0-46.8Gy,N=38),C组(49.5-53.7Gy,N=43)及D组(55.1-60.6Gy,N=76)。为进一步比较,将A与B,C与D分别合并成两组,分为低剂量组(31.3-46.8Gy,N=61),高剂量组(49.5-60.6Gy,N=119)。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倾向性评分用以控制混杂变量。 结果:全组病人中位生存期13.2月,A、B、C、D、单纯化疗组分别为8.3、11.0、15.8、17.8、8.1月,五组之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01)。A组分别与B、单纯化疗相比差距不明显(P=0.172,P=0.495),而B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差距明显(P=0.020),C、D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624),C、D两组分别与A、B、单纯化疗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部病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7月,A、B、C、D、单纯化疗组分别为6.5、7.6、11.8、12.4、6.1月,五组之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01)。A组分别与B、单纯化疗相比差距不明显(P=0.588,P=0.668),而B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虽有升高,但差距不明显(P=0.070),C、D两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别(P=0.627),C、D分别与A、B、单纯化疗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2)。经过单、多因素分析提示转移病灶数目、胸部放疗剂量为OS、PFS共有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而同步放化疗为只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8)。低剂量组分别与高剂量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发现低剂量(N=50)与高剂量组(N=50)无论总生存、无进展生存均差异明显(中位生存期10.9vs17.5月,P=0.045;中位无进展生存7.4vs10.7月,P=0.014)。ES-SCLC接受胸部放疗患者总共142例患者出现治疗后进展,64例(118/180,35.6%)患者治疗后出现局部区域进展,118例(118/180,65.6%)出现远处转移进展。而局部区域进展模式中,四组均以野内失败为主(75%、71.4%、70%、68.8%),射野外失败偏少(12.5%、28.5%、20%、18.8%)。 结论:广泛小细胞肺癌接受胸部放疗应予以较高剂量范围(49.5-53.7Gy),过低剂量(≤40.2Gy)可能无法延长生存时间,同时过高的剂量(≥55.1Gy)也无法进一步获得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