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一直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主要途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至关重要。如何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的积极性与参与率,为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基础,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同时,为了切实增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体质与身心健康水平,教育部于2014年6月出台了《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该《基本标准》对于高校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的开展与实施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指导要求。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皖北九所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皖北高校目前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的目的在于推动皖北普通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丰富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内容,切实提高皖北高校学生的体质与身心健康水平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皖北地区高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偏低,普遍对《基本标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2、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与竞赛的兴趣较高,有着较为正确的课外体育活动意识,对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的功能认识较全面。3、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次数与《基本标准》规定的每周三次,平均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还有较大差距。4、大学生喜欢与经常参加的课外活动项目差别不大,主要是篮球、排球、足球等普及性强的项目。5、大学生对于体育消费能力不高,消费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运动鞋服和体育器材方面,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体育场馆收费及体育培训有一定的消费,说明一部分大学生正在转变消费观念。6、皖北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结伴活动、单独活动、参加俱乐部活动,说明课外体育活动计划性,组织性欠缺。7、影响皖北地区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因素主要有:学校体育教育、学校院系组织活动、体育赛事等;而消极因素主要有:学习负担重,没时间、对体育活动兴趣不高、没有运动氛围、缺乏组织,指导等。8、皖北地区各高校体育竞赛的开展情况良好,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与其它体育赛事都是有组织的,但学生参与率不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1、完善相关的制度,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2、高校体育竞赛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3、加强学生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终身体育观。4、增大资金投入,改善或扩建体育场馆与器材设施。5、建立体育课内外一体的结构模式,将课外体育与竞赛纳入学生考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