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浙东镇与浙西镇比较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u22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全国藩镇林立,前后多达四十多个,朝廷与藩镇的控制和反控制以及藩镇之间的关系是中唐以后政治演变的主题,也是历来治史者都非常关注的课题。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已经对这一研究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并撰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专著和论文,尤其是关于河北三镇的研究。本文将人们关注较少的南方藩镇中的浙东镇与浙西镇作为考察和研究的对象。浙东镇、浙西镇原隶属于江南东道,肃宗乾元年间被分置为两道。两镇地理位置相邻,设置时间接近,也同属于江南财源型藩镇,是唐朝廷的主要赋税之地,但在发展的轨道上却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浙东镇、浙西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唐政权的稳定,同时也对五代十国时期偏安东南一隅的吴越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现在研究唐代藩镇问题的论著很多,但将浙东、西两镇来作比较研究,并进而阐释它们对五代十国割据形势的影响,似乎尚未有人系统地作过,所以本文作者做了大胆的尝试,在立足于史料的前提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浙东镇与浙西镇做全面的比较、分析和定位,找寻浙东镇与浙西镇不同的发展轨迹,以期达到对浙东镇、浙西镇的全面考察,以及两镇的差异性对唐末五代割据形势的影响。本文认为无论是在政治影响、经济实力、文化发展等方面,浙西镇的总体实力均高于浙东镇(尽管浙东镇的越州在很多方面均超过浙西的很多州,但这并不能改变两镇的总体实力情况),这就为五代十国时期钱镠立足于浙西,进而占据两浙,偏安东南一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成为钱镠与杨行密争夺浙西的润、常2州的客观原因。
其他文献
中国知识人对中国近代文化问题曾提出各种解决路径。新儒家认为,在国魂飘零的时代,知识人应该站起来,为中国文化重新贞定生命的方向。他们主张由旧内圣开出新外王。新一代自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