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例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angel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之一,好发于腮腺.大多数起源或分化至相同的细胞类型,如上皮、肌上皮细胞;同一来源细胞有不同的细胞形态,如肌上皮细胞呈梭形、透明样、浆细胞样、上皮样.造成肿瘤形态多样性,不同类型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常有重叠.涎腺肿瘤类型多、形态多样复杂及各肿瘤之间的组织学结构有交叉,使得病理诊断具有挑战性.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容易侵犯血管、神经.手术和/或放射治疗是腺样囊性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易局部复发.本研究针对涎腺肿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涎腺肿瘤的发病情况、构成比、发展趋势及鉴别诊断要点.并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进一步深入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999年至2014年间诊断为涎腺肿瘤的13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回顾性研究涎腺肿瘤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大小、构成比及发展趋势,并通过分析涎腺肿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等特点对肿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选取90例良性、104例恶性涎腺肿瘤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并对6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7例涎腺外腺样囊性癌和32例涎腺非腺样囊性癌的良恶性肿瘤进行MYB免疫组化检测,分析MYB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  (1)涎腺良性肿瘤:①年代:发病例数逐年增加,近4年占57.56%(670/1164).②性别:男女之比为0.97:1(573/591).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肌上皮瘤及基底细胞腺瘤男女之比分别为为0.61:1、6.58:1、0.60:1和0.56:1.③年龄:分布较广(11-89岁),51-60岁高发,平均发病年龄47.21岁.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高发年龄段均为41-50岁,平均年龄分别为42.49岁和47.89岁.Warthin瘤和基底细胞腺瘤高发年龄段均为51-60岁,平均年龄分别为56.75岁和57.73岁.④部位:最常见于腮腺(71.05%,827/1164).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Warthin瘤、肌上皮瘤均多发于大涎腺.⑤病理类型构成:多形性腺瘤最多见(720/1164,62%),其次为Warthin瘤(23%)、肌上皮瘤(9%)、基底细胞腺瘤(6%).  (2)涎腺恶性肿瘤:①年代:近4年占58.09%(79/136).②性别:男女之比为0.56:1(49/87).统计学分析发现,性别与肿瘤性质(良恶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男女之比分别为0.39:1和0.64:1.③年龄:分布广泛(10-87岁),51-60岁高发,平均发病年龄为51.30岁.腺样囊性癌发病年龄为10-77岁,51-60岁高发,平均年龄52.65岁.④部位:多发于大涎腺,常见的发生部位依次为腮腺(41.91%)、腭部(22.79%)、颌下腺(18.38%).腺样囊性癌发生于大、小唾液腺者分别为60.94%和39.06%.⑤病理类型构成:腺样囊性癌最多见,占47%(64/136),其次是黏液表皮样癌(26%)、腺泡细胞癌(8%)、肌上皮癌(7%)、基底细胞癌(5%)等.⑥涎腺腺样囊性癌中42例(65.63%)为筛状和/或管状型.嗜神经性阳性率为56.25%(36/64).统计学分析可见,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与神经侵犯并无相关性.(P>0.05)  (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P63、SMA、Calponin、S-100标记肌上皮和基底细胞,CK7、CK8、EMA标记导管上皮.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腺样囊性癌均由上皮和肌上皮构成,免疫组化标记物无法判断良恶性.良性肿瘤Ki-67阴性表达,个别阳性表达(<1%);恶性肿瘤Ki-67阳性表达,阳性率常>5%,部分病例为10%,甚至20-25%.黏液表皮样癌P63阳性表达定位于表皮样区域.肌上皮瘤和肌上皮癌均表达肌上皮,但肌上皮癌Ki-67阳性表达更高.肌上皮瘤几乎无导管结构,而多形性腺瘤可见数量不等的导管,CK7、EMA标记导管上皮,阳性者为多形性腺瘤,阴性者为肌上皮瘤.基底细胞腺瘤间质中部分梭型细胞表达S-100是其特有表现.  (4)MYB表达情况:①MYB在腺样囊性癌和涎腺非腺样囊性癌中表达情况:腺样囊性癌中MYB阳性表达率为54.93%(39/71),涎腺非腺样囊性癌中MYB阳性表达率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的外层肌上皮细胞核MYB阳性表达,内层导管上皮细胞核阴性表达;有的内层导管上皮和外层肌上皮细胞核MYB均阳性表达;有的肿瘤细胞核MYB阴性表达,背景炎细胞核MYB阳性表达为内对照.②不同部位的涎腺腺样囊性癌MYB表达情况:大涎腺中MYB阳性表达率为51.28%,小涎腺中MYB阳性表达率为60.00%.③腺样囊性癌中不同组织学类型MYB表达情况:筛状/管状型中MYB阳性表达率为54.76%.实性型中MYB阳性表达率为54.55%,统计学分析发现,组织学类型与MYB阳性表达无相关性.(P>0.05)  结论:  (1)1164例涎腺良性肿瘤发病年龄为11-89岁,年龄分布较广.好发于腮腺.除Warthin瘤外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Warthin瘤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推测肿瘤的发生与吸烟相关.病理类型构成由多到少依次为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肌上皮瘤、基底细胞腺瘤.组织学构型有重叠,需通过免疫组化鉴别.  (2)136例涎腺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为10-87岁,年龄分布广泛.性别差异较大,女性更多见.好发于腮腺和腭部.良、恶性肿瘤有较为相近且交叉的高发年龄段,而且平均发病年龄相差不到5岁,故需对这一年龄段的涎腺肿瘤患者仔细鉴别.病理类型构成由多到少依次为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肌上皮癌、基底细胞癌.组织学构型有重叠,需通过免疫组化鉴别.  (3)P63、SMA、Calponin、S-100标记肌上皮和/或基底细胞,CK7、CK8、EMA标记导管上皮,可用于涎腺肿瘤细胞构成分析,但不能用于良恶性肿瘤鉴别.Ki-67可用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4)MYB蛋白在涎腺内、外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均高于诞腺非腺样囊性癌的其它良恶性肿瘤,MYB蛋白对腺样囊性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检测了HCC中MAGE-A1、-A3的表达情况;克隆肝癌组织MAGE-A3;对克隆的HCCMAGE-A3进行蛋白表达,制造抗体。观察MAGE-A3蛋白致敏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淋巴细胞对HCC细胞的体外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