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人群发病率高。泌尿系结石常伴随疼痛、梗阻,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肾功能损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技术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从开放手术到体外震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及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 URL)等技术越来越成熟,泌尿系结石的手术治疗有了极大的突破。但是结石的复发率极高,依然是结石防治领域的严峻挑战。目的泌尿系结石与感染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将探讨泌尿系感染与肾结石的关系及抗感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微创中心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本文所选取患者均为原发性单侧肾结石或单侧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手术方式为PCNL或者PCNL、URL相结合,且手术取石效果好,无残石。患者自身无泌尿系梗阻、无明显代谢性疾病。术后均根据尿结石分析给予饮食指导,院外遵医嘱大量饮水勤排尿,定期复查。患者年龄22~69岁,平均48.71±9.86岁。所有研究对象中,有4例于外院或我院先行肾穿刺造瘘术、1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进行引流。患者均通过单次手术取净结石。通过分析患者是否合并感染症状、尿常规及尿培养结果、术前抗感染治疗时间、术后抗感染治疗情况,并跟踪随访其院外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及结石复发,来探讨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之间的联系,从而探讨治疗泌尿系感染在预防结石发病中的意义。结果38例病人中34例存在尿常规WBC的升高,尿培养阳性者17人,4例先行肾穿刺造瘘,1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所有尿常规WBC升高病人均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尿培养结果阳性者则根据药敏结果行抗感染治疗,疗程为3~16天。所有病人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采用PCNL或PCNL、URL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术后所有病人均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15天。所有病人抗感染治疗总时间4~24天,临床症状均解除。30例病人尿常规(-)出院,8例病人尿常规中WBC<2+出院。术后1~3个月返院拔管,尿常规WBC升高者共有36例,尿培养阳性者11例,出院尿常规转阴者共30例。患者定期复查。术后跟踪随访时间为12~29个月,复发者5例,其中尿常规阴性出院者共30人,复发1例;尿常规WBC升高者8例,出院后均未用抗生素规范治疗,4例复发。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患者复发率与泌尿系炎症控制情况具有相关性。而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与结石复发率进行分析,结石复发率与是否为感染性结石有相关性。结论2011年指南内指出影响结石形成的常见影响因素有:身体的代谢异常、尿路的梗阻、感染、异物及药物的使用。最新研究表明尿液中高浓度成石物质及感染造成的粘膜损伤及尿液结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结石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我们的观察,我们有如下结论:1.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尿路感染对于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具有一定效果,不仅仅用在预防感染性结石的复发上,对于非感染性结石复发的预防也有一定效果。2.结石病的预防应该针对不同情况选用不同方法,如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应在手术去除结石的同时应用药物溶石,预防结石复发。而针对感染性结石和草酸钙及其他含钙结石方法则有所不同,要区别对待。3.尿常规检查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的时候证明泌尿系粘膜已发生损伤,此时应采取措施包括多饮水或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可对预防结石形成起到一定作用。4.对于感染性结石,术后抗生素用药时间不足可能为结石复发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