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近年来一些景观建设案例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对于秦岭北麓周边的旅游项目热度开发景观设计都存在一味的恢复,重现汉唐文化。部分基地景观建设作品“有基地的形,而无基地的魂”,也就是说,这些景观建设作品在立意构思和景观营建氛围过程掌握了一些基地基本的文化元素,并在设计中有所应用。然而在整个景观作品中没有给欣赏者带来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共振。原因在于没有彻底从基地的文化内涵去寻找最能代表基地自身的文化气质。并且在这内涵的表达过程中手法较单一,导致无法真正的凸显基地特色和气质。景观设计的表象带给我们的只是视觉短暂的美和欣赏。真正让人们铭记于心的是景观基地细微之处与我们产生的共识。如若要更深刻的认知一座山脉,我们必须要去梳理它的脉络,究其气质。秦岭作为“国家中央公园”,拥有着大气磅礴的西北气质和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将其作为一种设计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具有很高的设计价值。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结合对秦岭地区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及风俗民情的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分析,总结并归纳。主要研究如何提取秦岭气质和秦岭气质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如何通过景观语言的形式合理表达。文章首先对“秦岭”、“气质”、“秦岭气质”三个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了气质在景观设计表达的转换方法。其次,通过世界三大山脉的对比、中国重要山脉的对比、秦岭重要山脉的对比得出秦岭气质,再次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总结研究对秦岭气质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在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分别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阐述秦岭的气质;外在从其自然环境、山形地貌,内在从其历史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方面挖掘秦岭地区的景观元素、提取展现地方特色的文化。秦岭气质在景观设计中的研究就是对秦岭保护和对秦岭历史文脉的一种传承。只有了解秦岭文化,才能找出最能体现秦岭气质的设计表达方法,一定要在尊重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创造出符合当地气质的景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