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冀鲁豫根据地是以邓小平为主的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战场的战略中枢。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晋冀鲁豫根据地全区性的大扫荡每年多达三、四次,而对边沿区的蚕食与小扫荡则不计其数,由此造成根据地人口急剧减少,面积日渐缩小。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共高潮,非但遣军袭扰我根据地之晋南、豫北、冀南等地,致使敌祸加剧;甚至断绝对山西新军决死队和八路军的补给,造成后援空虚。不唯如此,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使我根据地蒙受巨大损失,根据地军民的经济生活面临更加严峻的威胁和考验。为了对抗日本侵略者对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与掠夺,解决战时财政收支困难,由此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成为根据地军民抗战应敌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遵照党中央及毛主席的系列批示,通过自己动手,戮力奋斗,终于渡过了难关,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抗战时期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萌芽期,主政一方的经历使得他对经济领域逐渐熟悉,并提出一系列影响后世的建议和主张。换言之,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的诸多经济方面的理论和思想早在抗战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他在艰苦的革命形势下,结合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省的客观实际,在经济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发表了大量原创文章和演讲,为晋冀鲁豫根据地打破敌人经济上的桎梏,战胜经济困难,发展社会生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指导性作用,在促进工农业生产、实施减租减息、统一累进税、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商业贸易、活泼货币金融、培养经济人才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思想体系。梳理抗战时期邓小平在经济建设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不仅有助于概括总结其在本阶段的经济思想,更有益于理解改革开放时期由其主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换言之,困惑学界的两个阶段经济理论脉略就此可以打通。基于此,本文的研究价值由此可以彰显,也可称之为本文的立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