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乡土油画的情感分析——八十年代后美术创作中的人性关怀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vv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将近百年,而乡土油画在东北的发展不过50年。短短的50年,我们东北油画家已经画出了具有品味,代表性的乡土作品。例如韦尔申的《吉祥蒙古》,宫立龙的《追风》,郑艺的《眺望新世纪》,臧尔康的《八九雁来》等等。这些油画作品追求的并不是绘画形式因素。它不是以形式魅力吸引观众,而是画中质朴的形象及画者所表达的情感。  本论文对东北乡土油画情感产生的原国以及种类进行了详细论述。在论述中重点分析了东北乡土油画的情感,我把东北乡土油画的情感分为四种,即沉思、期待、诗意、愉悦。这四种乡土情感都有相应的代表画家,他们正是发现了时代对乡村农民的情感带来了影响。好的时代一定会让农民高兴起来,而不是悲伤,这也说明了好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强烈地反映时代精神。在论述中,使我认识到情感是乡土油画的灵魂,只有给乡土作品灌输一定的情感,才能使画中的人物、景物、动物鲜活起来,才能使画面经久耐看,才能让人过目不忘。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即有酷署、又有严寒。相似的地理环境及民族特性,使这一地区紧密联系起来。这就为乡土油画的情感找到了母体。万变不离其宗,本土的东西,也是世界的东西。早晚有一天,我们东北的乡土油画作品会驰名于世界,会成为我们东北地区的名片。
其他文献
该文从中国文化传统这一宏观视角,探讨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两次中西融合.采用比较美学的方法,对中西美术的融合进行深入剖析,总结了两次融合所形成的艺术特色,以及整体的审美特
该文首先在引言中介绍了"我自用我法"的出处,接着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我自用我法"进行具体阐述:一是从时代特征和个人因素分析了"我自用我法"思想中包涵的突破"古法",重视"自我
期刊
陈旸,福建闽清人,北宋绍圣元年贤良科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所著《乐书》二百卷近百万字,保存了大量宋及宋以前的音乐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乐书》上承汉唐、下启明
该文的主体结构遵循"引出→解释→分析→运用"这条主线,循序渐进展开探讨.首先,作者从符号学理论入手,简单地分析了符号学的有关理论,因为这对我们很好地理解室内装饰很有帮
该文重点对桥梁景观设计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将理论分析运用于宜都清江二桥的实践运作.桥梁作为一现代工业的结晶,在结构、用材等方面体现着现代气息,多余的装饰已不能代表
该文通过对两件典范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春》--的创作观念与具体艺术手法的比较,阐释了两种和谐理想的异同.盛唐绮罗人物画的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富贵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