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集临床发生不良反应及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样品,从化学成分、细胞生物活性变化两方面,探索建立关联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临床不良反应(类过敏反应)质量控制方法,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基础和依据。方法:1.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不良反应样品:采用不干预临床用药,多中心、医院集中监测法,发现、收集和评价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不良反应表现,确定正常样品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样品,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2.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化学成分分析法:采用UPLC方法建立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有效组分指纹图谱;UPLC-TQ/MS联用技术,测定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化学成分含量信息。3.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致使RBL-2H3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生物评价方法:建立RBL-2H3细胞的类过敏评价模型,以Compound48/80为阳性药,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为评价指标,测定发生与未发生不良反应样品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结果:1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不良反应表现:多汗、皮肤过敏性紫癜、眼出血、眶周水肿、无力、胸痛、焦急不安、低血压、高血压、局部麻木、耳鸣为新发现的不良反应;发现的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的损害,主要类过敏反应。对发生不良反应样品进行关联性评价,确定在29批监测注射液血栓通(冻干)粉针中,9批为很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样品,5批为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样品,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样品共15批。2建立的20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8;测定20批注射液血栓通(冻干)样品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和人参总皂苷含量,结果发生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样品五种有效成分均符合规定。3 RBL-2H3脱颗粒方法可以在体外评价类过敏反应,5mg组的正常组95%置信区间[1.692、2.4277],发生不良反应样品的95%置信区间[4.1371、6.2175];1mg组的正常组95%置信区间[1.3844、2.1563],发生不良反应样品的95%置信区间[3.774、4.899];100μg组的正常组95%置信区间[0.6724、1.6107],发生不良反应样品的95%置信区间[2.2487、3.6023];测得正常样品与异常样品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血栓通(冻干)的不良反应症状轻微,可迅速恢复,类过敏反应为其主要不良反应。2血栓通(冻干)所含三七皂苷成分复杂,从几个化学成分和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不能控制很好的关联其安全性。3 RBL-2H3细胞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生物评价法从整体细胞水平评价出发,可以对中药制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价。4研究所建立生物评价方法可以为血栓通(冻干)临床不良反应控制提供依据,RBL-2H3脱颗粒方法可以在体外评价类过敏反应,该方法可以将发生不良反应的样品与正常样品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