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技术类联络口译中,中日间交流的屏障不仅仅是语言、意义的传达,还有思维模式和习惯理念存在差异造成的冲突,译员作为交际媒介和沟通桥梁,其实无法完全做到“隐身”,必须要适时、适地、灵活地发挥“显身”,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本报告以笔者在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口译实践为基础,结合技术类联络口译特点,从译员显身意识的角度入手,选取典型案例,反思实践过程中多次出现的显身问题,按照不同情况归纳不足与难点,逐一探讨实用的解决对策。在“口译实践项目简介”中,着重说明车间现场、技术类联络口译、服务对象的项目特点,阐释译员显身意识的必要性。以显身的问题意识为中心,从译前准备、问题反思、理论依据、译后总结四个方面整体看待口译实践过程,并在“案例分析”一章中,以口译效果和受众反馈为出发点,剖析显身成功和失败的本质原因,从省略删减、增加补充、参与语篇生成三个角度具体探究译员显身意识下的口译策略。通过对项目特点及实际案例的深度分析,本报告总结如下:1.从信息把关者的角度考虑,译员可以对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调节处理,恰当地采用省略删减、增加补充的方式筛选加工信息,使受众更容易理解。2.从谈话共建者的角度考虑,译员可以参与语篇生成,通过适度添加主观意见,合理替换话语内容,与其中一方单独沟通的方式主动地介入谈话,协调交流进程,但不能过于主观臆断,越界破坏译员与受众、发言人之间构建的三角平衡关系。3.在技术类联络口译中,临近性、直接性、参与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更加突出,充分利用表情、动作、语气等多种副语言信息有助于译员权衡显身,快速抉择出适用于该情景的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