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脉冲控释片药代动力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制备脉冲控释片,进行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并考察其体内外相关性,为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测定6条比格犬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双氯芬酸钠脉冲控释片与参比制剂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后的不同时刻血浆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释放度法测定研究双氯芬酸钠脉冲控释片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脱卷积分法计算体内释放特性,与相应的体外释药进行比较,考察体内外相关性。 结果:单次给药后药动学参数表明,口服双氯芬酸钠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含双氯芬酸钠25mg)后Cmax分别为(16050.08±2364.80)和(16341.67±2116.77)ng/ml,tmax分别为(3.58±0.20)和(1.50±0.0)h,t1/2分别为(2.10±0.37)和(2.00±0.56)h,AUC(0→24)分别为(55648.45±8808.87)和(67840.16±7532.17)ng/ml·h,AUC(0→∞)分别为(55710.61±8116.32)和(67881.43±7511.38)ng/ml·h。以AUC(0→24)计算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83.1±15.7)%。双氯芬酸钠受试制剂的体内各时间间隔控释片的输入函数(R)与相应时间点体外累计释放度(Y)的相关系数为r=0.998。 结论:双氯芬酸钠受试制剂的tmax较参比制剂的tmax明显滞后,说明受试制剂达到了脉冲迟释效果。双氯芬酸钠脉冲控释片的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良好。受试制剂的体外释放可作为预测体内吸收行为的一种手段来应用。
其他文献
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 Turcz)为蓼科酸模属植物。在我国黑龙江省民间以根及根茎入药,具有抗真菌、抗肿瘤、镇咳祛痰、平喘降压、抗病毒和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对毛脉酸模进行了以下研究。本试验选用了五种丛枝菌根真菌—球囊霉属:透光球囊霉(Glomusdiaphanum Morton & Walker,GD)、木薯球囊霉(G.manihot Howeler Sieverding& Schnc
目的: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 TGP)是从毛莨科芍药干燥根部提取的有效部位,其中芍药苷的含量高达90%。由白芍总苷制备而成的脂质体白芍总苷脂质体(Liposome of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 TGP liposome)具有肝靶向作用,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旨在探索白芍总苷脂质体在体外、体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