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式治理”:一种常态化的非常规治理方式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_19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常规治理是中国政府治理中一种常见的治理手段和治理现象。目前学界发现并总结出运动式治理、专项治理、典型治理、项目治理等非常规治理方式和理论概念,对非常规治理方式总体上形成了一种有限否定和类型化承认的研究格局,同时也认识到非常规治理方式在中国治理转型过程中的价值和张力。本文在吸收非常规治理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政府治理中常见的以创建形式进行治理的现象与实践的观察反思发现一种新的非常规治理方式——创建式治理,并通过界定它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它的运作机制和运行逻辑,尝试把创建式治理作为理解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的一个新视角。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如果不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或者其他的城市品牌,最夸张的已经出现“十城同创”。创建也不断应用于最新的治理领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武汉市创新性地推出了“无疫情小区(村、社区、街道、城区)”创建活动。尽管创建现象在中国大地无处不在,但是目前国内对创建现象的研究还非常匮乏,更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治理方式的理论自觉。本文之所以把创建现象作为研究主题,并提出“创建式治理”的概念,既是受到创建治理实践的广泛性和深入性所带来的经验冲击,也是对现有研究局限的反思和对学界研究逻辑进行模仿创新的结果。创建一词尽管古已有之,但其与公共治理相关联是近现代之后才出现的新现象。古代的创建主要是指对物理世界进行改造的工程性创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共机构通过创建的方式促进公共事物治理实践的兴起,出现了不同于工程性创建的治理性创建,而随着治理性创建的扩展和完善,一种具有特定内涵与运行机制的创建式治理应运而生。通过对创建式治理实践景观进行全景扫描发现,根据创建项目设立机构层级的不同,可以把创建项目划分为:国际级创建项目、国家级创建项目、省级创建项目、市级创建项目和县级创建项目。根据创建目的的不同可以把创建活动划分为:品牌导向型创建、示范导向型创建、试验导向型创建和问题导向型创建。根据创建项目与设立主体的职能关联性可划分为:机构综合职能提升型创建、机构单一职能推进型创建、多机构交叉职能联合型创、多机构互补职能协同型创建。根据创建项目承载主体的不同可划分为:面向次级政府的创建、面向公共机构内部的创建、面向市场主体的创建、面向社会主体的创建。遍布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的创建项目和活动构成了一个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的创建治理体系,同时也说明创建式治理已常态化地存在于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结构与实践之中。通过对Z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个案深描,展现了创建式治理的运作机制和运行张力。发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场域建构是由中央政府宏观引导和地方政府自我加压共同作用形成的。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通过另设指挥体系进行组织化升压,以目标分解细化进行技术化加压,加强动员与部署进行仪式化增压,严格督导与考核进行结构化施压,形成了一个压力生产与传导的闭环,展现了创建式治理的压力化运行形态以及压力型体制与创建式治理的互动互构。在创建过程中也展现出组织型变与双线运作,多维动员与规训惩罚,强制参与和引导参与,单向灌输与双向互动等充满张力的运作方式和形态。同时这些创建方式方法也影响了对创建成效的多元表述。创建式治理作为一种非常规治理手段贯通政治与行政,连接中央与地方,勾连条条与块块。各种创建活动的开展,涉及到多级政府的内部联动和协调,动员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渗透到田间地头和社区角落。创建的目的是通过一套创建标准的引导和实施进而改变政府的内部运作形态和社会治理生态,最终达成国家意志和地方意图的耦合。本文把创建式治理作为理解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的一个新视角。从地方政府治理层面来看,创建式治理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和政绩聚焦效应使“为创建而竞争”成为地方政府竞争的新内容和新机制;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创建式治理的非均衡化赶超策略与竞争性授权机制,使“以创建引导治理”成为后发国家转型的治理逻辑;就政策层面而言,任何创建项目都具有政策创新意义,而创建政策的类比模仿、跨界扩散和自我升级使创建本身也成为一种政策创新方法,同时创建式治理所生成的政策重力势能和政策引力势能能够更好地推进创建政策执行,以创建式治理助推政策执行与创新成为中国政策创新和政策执行的重要机制;从体制的权力再生产角度来看,不同级别的创建作为一个治理事件开启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型体制的运行,创建对地方压力型体制进行了承压测试和治理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创建与压力型体制的互动与互构,展现了压力型体制的结构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也使创建式治理成为权力再生产的有效机制。正是以上多重逻辑的叠加和互动推动了创建式治理数量和类型的增多,使创建式治理成为一种常规化的治理机制,然而随着创建式治理的普及和深化,创建式治理的一些弊端和内在限度也逐步显现,亟需对创建式治理进行优化提升。总之,创建式治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理方式具有多个层面的理论意义,作为现实中应用广泛并产生较大治理效应的治理方式,创建式治理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可以说创建式治理的发展演变构成了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转型的一个重要面向。
其他文献
雌激素(Estrogen)是一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在机体的组织和器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维持正常组织和生殖器官发育,中枢神经和骨骼系统中的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调节等。雌激素的紊乱会造成激素依赖性疾病的产生,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骨质疏松症和卵巢癌,以及炎症等。雌激素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ER)ERα和ERβ的调节来发挥其作用。ERα被认为是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与癌细胞周围的非可控性炎症反应有关
目的:创面感染容易导致延迟愈合和侵袭性并发症,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研发具有广谱高效抗菌性能和促进伤口愈合性能的新型医用抗菌敷料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甲壳素(chitin)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无毒无免疫原性,在抗菌敷料研发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独创的低温KOH/尿素水溶解体系均相制备季铵盐化甲壳素基衍生物(quaternized chitin deriv
本文从IUU捕捞概念这个基本问题入手,通过对打击IUU捕捞行为的主要法律途径:跨国有组织犯罪、渔业补贴谈判以及《港口国措施协议》进行分析,阐明其作用和特点,揭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国际法治规制IUU捕捞的成就和缺陷,并对如何有效打击IUU捕捞提出建议。本文由引言和正文两大部分构成。正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IUU捕捞基本问题分析。从IUU捕捞概念出发,归纳梳理其产生的过程,分析其概念及性质以及造成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个急性而又动态的过程。在缺血性阶段,肝脏代谢供需失衡,出现严重的组织缺氧、ATP耗竭,发生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产生大量活性氧,致使细胞器损伤,进而启动细胞坏死或凋亡。然而肝功能障碍和衰竭却主要发生在再灌注期。肝IRI一直是临床遏待解决的主要挑战。肝IRI本质上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其中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都被激活,但以先天性免疫为主导,并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
背景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预后极差。胰腺癌对化疗不敏感,其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经典降糖药二甲双胍能够增加胰腺癌化疗敏感性,改善胰腺癌病人生存期,但其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拟观察二甲双胍增加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探索其中可能的机制,为二甲双胍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细胞实验及体内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对胰腺癌吉西他滨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形态学观
“超词形式”关联词语是汉语复句关联词语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次类,本身既不属于词,也不属于短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学界对复句关联词语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对“超词形式”的研究多是零散的或是针对个别形式。因此,本文以“超词形式”关联词语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汉语事实,采用词汇和语法、传统语言学和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界定“超词形式”定义,确定其数量和成员,建立框架系统,对其内部构成、连接功能、使
第一部分智能响应的碳酸钙纳米颗粒用于肿瘤成像和治疗的研究目的:超声成像在癌症诊断监测和治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超声显影剂是提升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临床使用的微气泡显影剂尺寸较大,主要定位于血管系统中,用于血管造影,很难直接进入肿瘤组织成像。本研究借助碳酸钙纳米材料,开发一种肿瘤微环境(TME)敏感型的CaCO3-DOX杂化纳米粒,实现肿瘤的超声成像和药物递送。方法:首先制备负载阿霉素(Dox)的
第一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复制与HDAC活性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复制与HDAC活性的相关性以及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组织HDAC2、HDAC6、AH3和H3蛋白表达变化和肝组织病理变化。方法:随机选取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例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使用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ALT、AST、TBIL和DBIL浓度。运用
化学耐药性已经成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不断有新出现的证据表明,微小RNA(micro RNA,miRNA)与NSCLC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化学耐药性密切相关。恶性肿瘤之所以发展快、致死率高,与它的以下特征密切相关:无限的复制增殖能力、持续的血管生成能力、避免细胞死亡(凋亡)、对组织的浸润与转移能力、持续自主生长信号的产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头号杀手,血管老化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管老化评估不仅是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和预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Framingham心脏研究扣响了探索心血管衰老评估的大门,自此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开发了类似的评估量表,如China-PAR、Euro-SCORE、Q-RISK等。但量表难以纳入所有的危险因素,并且存在一定的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