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族民间美术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321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云南、四川两省交界的泸沽湖周边,有着这样的一族人,他们只有语言却没有文字,世代以宗教文化为精神和生活的支柱——即摩梭人。“男不娶,女不嫁”这句话,在摩梭人的生活中广为流传,这种摩梭人奇特的的走婚制,给摩梭少数族群文化增添了浓郁的内域性神秘色彩,这也是很多热爱民族学以及民族文化研究者心之所向往的。本文以研究摩梭民间美术为主,并举以摩梭民间美术——手工艺编织为案例,结合传承人的自身经历,探讨其在美术教育方面的人文、社会价值,以及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下的发展方向和未来所走的道路。基于本文研究方向,笔者将文章分成六个主体部分进行阐述。文章的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内容是选题的研究原由和意义价值,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归纳。第二部分,介绍摩梭人的生活环境、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及美术起源。第三部分,介绍摩梭民间美术的基本现状,了解摩梭民间美术的概念及其特点,摩梭人对于其自身美术文化的评定。第四部分,摩梭民间美术的艺术形态以信仰、建筑、手工艺、服饰、生活艺术五个方面呈现。第五部分,从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角度分析影响摩梭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的因素。第六部分主要阐述笔者的田野调查结果。以手工艺编织为例,追寻民间美术传承人——阿七独芝玛,通过传承人的口述、实物展示和技法演示等,分析摩梭手工艺编织的艺术特点及功能,进而了解摩梭民间美术所带来的视觉享受和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并且设计摩梭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的教学推广的具体教学案例,归纳摩梭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并进一步思考摩梭民间美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元化发展大趋势中该如何改良并传承。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并思考。通过历史考察、归纳分析、文献调查、现状调查、文献查阅、田野调研和实际访谈记录,了解摩梭民间美术,并分析、探讨如何保护传承,思考在社会制度的改变、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思想的变化下对摩梭民间美术所产生的影响。在21世纪新时代的背景下,摩梭民间美术只有自身不断创新并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存留下来,并与我国当代主流美术素质教育相结合,并发挥其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现阶段,随着中西方水彩艺术的不断交融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彰显出独到的绘画魅力,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深深喜爱上这种艺术种类。通常情况下大众对于水彩画的认知在于强调水彩的抽象、洒脱的形式美感,而往往忽视了写实水彩风景画在精细刻画景观的同时,强调更加超脱自然、游离外化的精神境界,写实水彩风景画通过艺术家的凝练赋予真实的事物以最强烈的心灵感受,来提升画作的意境,从而更深层次地与观众产生精神共鸣
顾名思义,血迹就是血液留下的痕迹。血液是维系人和动物生存的最为重要的基本条件。在这里,我们仅就人的生命来说。如果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血循环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必要的条件。血液的正常循环、以及血液在人体内的数据是考量身体健康指标的重要数据。由此,我们说,血液是人的生命力量,人的机体功能运行依靠血液。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没有血液便没有生命。正是由于血液在人的生命体征上的特性,所以它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审美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绘画方式不断创新,综合版画就是大时代的产物。综合版画就是在传统版画的基础之上进行版种之间的结合,或者在传统版画的技法之上融合多种材料与之相结合。在进行综合版画的创作中,要提前掌握和熟悉传统版画的技术特征和技法,并且要了解版画这种绘画形式的历史,并且能够明确各版种在综合版画创作中相互结合和不断扩展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融合创作者的想法和所需各种各样的
油画中的形象依赖于二维画布上呈现的空间而存在,画面中对空间的安排与表现是艺术家不断关注的问题。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对空间的表现与探索是其绘画具有广泛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在培根的作品中,对主题的表达和形象的描绘起重要作用的空间表现形式具有独特性和趣味性。在绘画中形成独特的空间形式语言至关重要,从培根的艺术中能看到他如何借助形式来表现绘画,对其油画中空间表现形式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重新认
水彩画始于18世纪欧洲中叶,水彩画它传入中国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了。水彩画发源于德国,兴盛于英国。水彩画传入中国后,由于在艺术语言与绘画技巧上同中国国画运笔与着色有着相似的特点,水彩画在中国得到很快的发展,水彩画不仅仅强调人物的形象美,而且还要注重人物服装的表现。例如:袖口、褶皱、花纹、蕾丝、图案、发卡,美本身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美包括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上的美两个最主要的意识形态。生活中的美又分为
本文从水彩画的前身以及起源阶段开始分析,从最早的的可能是水彩艺术前身的艺术形式开始梳理水彩技法的衍变流程,从远古时期的岩洞壁画到水性坦培拉,从材料媒介的角度分析水彩相关技法的变化及使用方法,从水彩颜料的成分性质分析技法肌理的成因。在技法归纳整理阶段分析每种技法的表现效果、操作方式,结合实践的经验归纳每种技法应用在创作中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名家作品分析各种技法在创作中的应用方式,
雷振邦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之一,创作了51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故事片插曲。比如《蝴蝶泉边》(五朵金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冰山上的来客)《世上哪有树缠藤》(刘三姐)《怀念战友》(冰山上的来客)等。本文通过对雷振邦的电影歌曲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揭示其独具特点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学术背景,研究的意义以及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雷振邦的创作生涯及主要作
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重心是音乐的动机和诗意,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凝聚了诗歌特点的旋律是他作品的有趣亮点。他把浪漫的味道紧密地坐落在古典结构中,并将他田园诗般的音乐概念灌输在创作中,使作品极具舒曼的个人特色。1838年创作的《童年情景》钢琴套曲是舒曼众多的音乐作品中最具有舒曼个人风格的作品之一,创作动机源于其妻子克拉拉,套曲由13个钢琴小品组成。整个套曲塑造出孩童
清唱剧是起源于西方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由多种声乐曲和管弦乐队组成,是一种重要的影响深远的声乐体裁。中国清唱剧起步较晚,最早是从1932年黄自先生创作的《长恨歌》算起,距今已经有80余年的历史。随后的发展虽跌宕起伏,但也在这历史的长河里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清唱剧的魅力来源于它能将中、西两种不同的音乐文化相互融合,展现了艺术的多元化。其次它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在原有的西方清唱剧体裁要求下
C.S.路易斯是20世纪一位英国文学巨擘,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其创作的奇幻小说“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吸引了世界范围内成千上万的读者。《裸颜》是路易斯的最后一部小说,也被认为是路易斯最成熟的一部长篇小说,它被誉为是路易斯奇幻小说的总结之作和一次文学与宗教的成功结合。小说沿用了古希腊罗马神话《赛姬与丘比特》的框架,但却通过改写使作品呈现出了不同的主题思想。在《裸颜》中路易斯将故事的主人公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