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起飞,这是没有争议的。而争议比较多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机制。面临当今经济增长动力不及从前的态势,寻找经济增速的原因、并考察现今因素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转变过程,这是一个宝贵的“人口红利”窗口时期,这段时间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总抚养负担大大减轻,结合其他有利于劳动力发展的政策执行,我国较充分的利用了劳动力资源优势,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在理论部分,基于索洛增长理论,在一个纳入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里,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中,收集了我国28个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并基于经济收敛理论引入空间影响因素,在控制储蓄、外商投资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之后,进一步控制了区域一体化所导致的省际之间的溢出效应,再考察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总抚养负担系数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由于不同年龄人口的经济行为不同,少儿抚养比的大幅减轻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老年赡养比的影响则尚不明显。这意味着,合理地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结业政策对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都至关重要。人口红利不会永远存在,自2000我国便进入老龄化时期,严格的生育政策导致出生率大幅下降,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和相对比例都在增长。本文提出通过充分利用尚未开发的农村人口红利,提高劳动参与率等方式来解决未富先老的矛盾,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