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绘画中关于空间观表现方式的部分进行梳理、对比参照中西方传统绘画两种不同的空间观。从而提出在空间表现上,中国传统绘画以二维平面为主,在三维空间的呈现上较为欠缺。尽管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些传统水墨画已经有着三维空间的意识,如明朝时期的波臣画派,其在人物肖像画的刻画上明显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出现了二维平面上所营造的三维空间体积感与画面质感,但波臣画派仍然是从主观表达出发。不同于以往的中国画创作,现代中国画家开始认真思考中国画创新所面临的困境,于是他们在继承以往中国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传统西方架上绘画空间观念,从而对中国画进行创造性的改变。关于这方面的案例,本文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徐累的创作来进行分析讨论。徐累的创作在传统中国画二维平面表现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传统空间观即三维空间的表现,试图让中国画创作中的空间表现具有多样性,寻求中国画新的可能性。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对该论文选题进行简单的研究现状分析和基本梳理。 第二章是“三维空间在艺术家徐累创作中的应用个案分析”,该章节选取三维 空间在现代中国画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艺术家徐累的现代中国画创作,试图诠释徐累三维空间创作观念的缘来,分析徐累代表性的四幅作品《逾越者》、《虚石》、《空城的追忆》、《天净沙》,讨论徐累在创作中营造三维空间意识的手法。 第三章是“传统中西绘画空间表现的差异”,对比参照中西绘画中两种空间表现的差异,来认知徐累作品中的空间表现方式是有别于传统中国画的。并且为现代中国画的空间表现观念做历史性背景疏理。对于传统中西绘画空间这一比较研究专题上已有诸多学者进行过深入研究,研究成果颇丰,因而本章节简略梳理了前辈学者们在这一研究领域所做出较为重要的贡献,在此基础上简要概述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的差异。 第四章是“现代中国画的空间表现”,要说现代中国画的空间表现,首先离不开现代中国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因而该章节首先简述了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所产生的中国画改良思潮,其后分为“继承散点透视”、“笔墨线条的运用”、“现代中国画融入西方传统绘画空间观的探索”论述现代中国画的空间表现观念,以及徐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做出的创作革新。 第五章是“结语”,通过对前三章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即三维空间在现代中国画创作中的介入,丰富了传统的空间表现形式,给予画面表达和主题呈现更广阔的空间,对于中国画意境的拓展、观念的丰富以及技法的改进等等都提供了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