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光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新型固态照明光源,不仅耗电量远低于同等照明亮度的白炽灯和日光灯,有助于节约能源、减少CO2排放,而且不含汞等对环境有害的重金属。白光LED因其独特的优点,将替代白炽灯、荧光灯等传统光源而成为“21世纪的绿色光源”。而荧光材料是白光LED的核心部分,因此,研制新型的白光LED用荧光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本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并合成适合于近紫外InGaN基荧光转换型LED用的新型、高效、稳定的的发光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和水热法制备发光材料,利用荧光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现代分析仪器测试技术对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能、物相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能量传递等进行详细研究,筛选出适用于近紫外InGaN芯片的荧光性能优良的发光材料。本学位论文主要内容为:首先,以SrMgB6O11为基质,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还原气氛中1100 ℃下灼烧2h制备SrMgB6O11:Eu2+,Mn2+高亮度白光玻璃。该发光玻璃的发射光谱由两个谱带组成,其中心分别位于457 nm,645 nm处。两个发射峰的激发光谱的波长均分布在250~440 nm的范围内。研究表明Eu2+与Mn2+之间的能量传递类型为偶极-偶极机理,考察了掺杂浓度对荧光粉发光强度和色坐标的影响,其中所制得的材料中最接近于白光的色坐标为(0.345,0.285)。随后采用水热法制备了SrMgB6O11:Eu3+纳米发光材料。XRD图表明:反应温度为120 ℃且pH= 9时形成了尖锐且强度最强的衍射峰,同时FESEM也表明此时所得材料为纳米棒组成的规则扇形形貌。并归属了发射光谱中500~750 nm区域内的发射峰分别为Eu3+的5D1→7F1,5D0→7Fj(j=0~4)跃迁,激发光谱中各激发峰所对应的分别是Eu3+的7F0→5D4,7F0→5L8,7F0→5L6,7F0→5D2 跃迁。其次,以BaSrMg(P04)2为基质,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 BaSrMg(P04)2:Eu2+,Mn2+和BaSrMg(P04)-(B03):Eu2+,Mn2+两个系列荧光粉。它们的激发光谱包括了从250~430nm之间的宽带,BaSrMg(P04)2:Eu2+,Mn2+发射出的蓝光、黄光和红光能够混合成390~750nm之间的白光。另外,在以上荧光粉中加入硼酸后,使发射峰加宽,荧光强度增强,相关色温和显色指数也得到明显改善,分别为3467K和92.6,色坐标为(0.334,0.350)。之后采用水热法制备了 Eu3+掺杂BaSrMg(P04)2的红光荧光粉。并对其晶体结构、粒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40 ℃,溶液pH值为6时,制备出的红光荧光粉的形貌是由许多长方体堆砌而成的结构,具有强的红光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