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影像,总结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推导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为提高对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认识提供帮助。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或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脉造影术明确冠状动脉主要分支中一处狭窄程度≥50%且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261例。排除患者6例,最终纳入的255例患者根据不同的钙化严重程度,分为无钙化病变患者,低钙化指数(Calc Index=0.01-0.1399)患者,中钙化指数(Calc Index=0.14-0.3759)患者及高钙化指数(Calc Index≥0.376)患者。利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收纳的病例数据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病历质控系统、病案查询系统,Siemens QCA System,QIvus i Map Basic Viewer 3.0等软件,分析比较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入院时化验检查、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的影像学参数等情况。结果:(1)在不同钙化指数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合并高脂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吸烟史、服用阿司匹林史、服用他汀史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组患者间糖尿病的患病率由无钙化到高钙化指数分别为26%、26%、33%及61%,高钙化指数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四组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不同钙化指数组间患者间白细胞、血小板血清钾、血肌酐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肌酐表现出了随钙化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四组间的血清钙、甘油三酯、LDL-C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低钙化指数组的病变在分布上与中-高钙化指数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均以LAD病变为主。而在钙化类型构成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低钙化指数组以浅表钙化为主,占所有病变的53%,而中-高钙化组以混合钙化为主,占所有病变的60%。(4)0-低钙化指数组与中-高钙化指数组在病变长度、参考管腔层面以及最小管腔层面上的EEM CSA和luminal CSA、斑块负荷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钙化长度以及钙化最大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钙化指数组的病变明显具有更长的钙化长度和更大的钙化成角。(5)在所有纳入研究的病变中,有103例符合冠脉造影诊断的钙化病变,就病变的钙化指数方面,中-高钙化指数组中64%的钙化病变被冠脉造影,显著高于0-低钙化指数组(p<0.01)。钙化成角>90°组中有68%的钙化病变被CAG探及,显著大于≤90°组(p<0.01)。病变长度>10mm组中,有57%的钙化病变被探及,显著高于≤10mm组(p<0.01)。(6)以中-高钙化指数作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白细胞为中-高钙化指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白细胞为中-高钙化指数发生具有联合预测价值。结论:(1)、从临床的角度上看,CAC病变整体发病率较高,性别、年龄、BMI等资料与无钙化的冠脉病变无差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白细胞为中重度C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从影像学的角度上看,CAC病变多发于LAD,轻度钙化病变浅表钙化居多,其严重程度与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关系。(3)、CAG能有效识别较重的CAC病变,但其临床意义和指导介入治疗的意义仍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