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0年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正式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到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将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再到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勇于推进“文化创新”,提升全党全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发挥出巨大价值。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拥有着大量优质的民族文化资源,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产业发展潜力。但是,在拥有超过七成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政府作为社会经济事务的管理者,对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拥有着巨大责任,有必要探讨政府在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问题。本文即从政府的职能角色出发,针对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综合运用政府角色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以及波特钻石理论,分析在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如何界定自身角色,有哪些缺位、错位和越位的表现,以及提出完善政府角色定位的对策建议。研究的选题切合社会需要,旨在通过提出完善政府角色定位的措施来推动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期促进整体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自信”。本文共计六章。第一章提出问题并阐明研究意义,对有关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研究及有关政府角色定位方面的观点进行分析介绍;第二章对文章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明了论文的理论基础,探讨了 “政府角色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以及“波特钻石理论”对论文的借鉴意义;论文第三章、第四章为本文的中心章节,第三章是对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介绍了几个典型地区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并分析指出发展中共性的特点和困境,说明了在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需要政府发挥其角色作用的必要性;第四章在前文基础上,分析得出政府在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所承担的保障者、引导者、分担者和扶助者的四种角色状态以及在实际角色承担中中存在着的缺位、错位和越位情况和原因;第五章分析得出政府角色优化所需遵循的原则及具体措施;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简要总结并提出展望。本文认为,优化政府在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尊重民族传统、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四个原则,并对应提出了四种角色的具体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