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多基因相关的、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未明,目前尚无法根治。规范的西医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但病情复发及反跳的问题突出,长期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也较大。近年来,中医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渐趋统一,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优势日渐显著,前景令人鼓舞。导师卢传坚教授师承于国医大师、皮肤圣手禤国维教授,其针对银屑病以血为主线这一核心病机,通过正交试验对禤国维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经验方银屑灵片(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经临床及实验研究验证均证实安全有效)进行组方优化,筛选出了五味中药方剂(PSORI-CM02),并通过鼠尾鳞片模型、瘙痒模型、角质细胞模型以及咪喹莫特模型等基础研究验证了其安全有效。然而,目前尚缺乏PSORI-CM02、银屑灵片、安慰剂三者间疗效差异的临床研究证据,亟需开展规范的临床研究,科学地比较三种药物的疗效。目的:本次研究旨在以预试验形式探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三臂试验的可行性;并初步探索PSORI-CM02颗粒、银屑灵片、安慰剂治疗稳定期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为正式试验奠定基础;并从免疫细胞角度对PSORI-CM02颗粒进行疗效机制的初探,初步探寻其治疗银屑病可能的实验室依据。方法:本预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设计,从广东省中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门诊就诊的皮肤病患者中共筛选出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银屑灵片组:银屑灵片+PSORI-CM02颗粒模拟剂)、B组(PSORI-CM02颗粒组:PSORI-CM02颗粒+银屑灵片模拟剂)、C组(安慰剂组:PSORI-CM02颗粒模拟剂+银屑灵片模拟剂),每组各40例,治疗12周并随访12周后进行指标对比。主要结局指标为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改善率,次要结局指标为PASI-50达到率、PASI-75达到率、患者自评瘙痒评分(VAS)、体表皮损面积(BSA)、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Skindex29、复发率、反弹率、起效时间。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留取抗凝全血生物学样本,治疗结束后,根据治疗前后PASI评分的差值,在PSORI-CM02组(B组)抽取10例疗效最好的患者及12例疗效最差的患者,分别取其治疗前、治疗后抗凝全血共44份,同时,招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8例留取抗凝全血样本,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生物学标本均采用BD FACSAria III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56+,及CD4+RORγt+细胞的数量。结果:1.在疗效方面:(1)PASI评分改善率在治疗12周后及随访完成时,银屑灵片组(A组)的改善率均最高,但是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各个时间点,三组PASI-50达到率、PASI-75达到率、VAS评分、BSA评分、起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2周后及随访完成时,三组组内治疗前后VAS、BSA差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从DLQI得分各时点的趋势图可以看出,PSORI-CM02组(B组)得分最低,生活质量最好,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DLQI得分的组间比较可以看出,三组的DLQI得分在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从Skindex 29三个维度各时点的趋势图可以看出,三个维度得分在各时点均有下降趋势,PSORI-CM02组(B组)下降最为明显,得分最低,生活质量最好,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三个维度各时点的组间比较可以看出,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显示,银屑灵片组(A组)在改善患者PASI评分方面占优势,PSORI-CM02颗粒组(B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占优势,提示银屑灵片、PSORI-CM02颗粒与安慰剂相比,在PASI评分改善、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有潜在疗效优势,但由于是预试验,样本量较少,主要目的是探讨试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组间疗效差异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2.在复发率和反弹率方面:(1)治疗6周后,安慰剂组(C组)出现第一例复发,此时,银屑灵片组(A组)、PSORI-CM02颗粒组(B组)均无患者复发;PSORI-CM02颗粒组(B组)第一例复发出现在治疗10周后,银屑灵片组(A组)第一例复发出现在随访第16周;在各个时间点,三组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在各个时间点,三组反弹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银屑灵片、PSORI-CM02颗粒在延缓银屑病复发方面有潜在优势,但由于是预试验,同样由于样本量较少,主要目的是探讨试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组间疗效差异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3.在安全性方面:(1)本次研究共出现86例不良事件,按MedDRA20.0系统器官分类,出现频率最高的为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其次为胃肠系统疾病。其中,研究期间银屑灵片组(A组)不良事件率最低,三组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9)。(2)研究期间银屑灵片组(A组)、PSORI-CM02颗粒组(B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腹泻,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银屑灵片、PSORI-CM02颗粒治疗银屑病比较安全。4.在生物学样本检测结果方面:(1)22例患者治疗前、后均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相关免疫细胞的比较,结果显示,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后,银屑病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4+、CD8+及CD4+RORγt+阳性细胞群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银屑病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CD56+阳性细胞群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NK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根据治疗前后PASI评分的差值对PSORI-CM02组患者以疗效进行区分,将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免疫细胞分别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D4+、CD8+及CD4+RORγt+阳性细胞群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患者治疗前的CD56+阳性细胞群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的CD56+阳性细胞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经PSORI-CM02治疗后,效果好的患者其体内NK细胞在下降,趋向健康对照水平。(3)对PSORI-CM02组所检测的样本以疗效区分,分析NK细胞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经PSORI-CM02治疗后,效果好的患者其体内NK细胞均为下降趋势,效果差的患者体内NK细胞维持不变或者甚至升高,据此推测,PSORI-CM02有可能通过银屑病患者体内NK细胞的免疫应答发挥治疗作用。结论:1.本预试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银屑灵片、PSORI-CM02颗粒治疗银屑病比较安全,且与安慰剂相比,在PASI评分改善、生活质量改善以及延缓银屑病复发方面有潜在优势,但由于是预试验,样本量较少,主要目的是探讨试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组间疗效差异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2.本预试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NK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PSORI-CM02治疗后,效果好的患者其体内NK细胞在下降,趋向健康对照水平;PSORI-CM02有可能通过银屑病患者体内NK细胞的免疫应答发挥治疗作用。3.本预试验研究过程顺利,显示正式开展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可行性强,本研究结果将为正式试验样本量计算及研究方案修订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