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标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某些酚类物质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为基础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以及不需要昂贵复杂的仪器设备等优点。其中免标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因不需抗原或抗体标记步骤且抗原抗体间的反应能够直接被检测的特点而不断发展。本文分别构建了双酚A及沙丁胺醇的免标记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第一章本章对传统的免疫分析法及免疫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分类等进行了概述,阐述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分类及其检测原理并着重对免标记电流型免疫传感器进行了介绍,此外还介绍了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信号放大及生物分子固定中的应用,最后概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二章本章以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金作为电极修饰材料来增强电化学响应信号及固定双酚A抗体,且以芦丁作为电化学活性探针构建了双酚A的免标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抗体与不同浓度的双酚A发生反应后,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进行检测,利用芦丁的氧化峰电流值与双酚A浓度间的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得到该免疫传感器对双酚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 10-8~1 × 10-6 M,检测限为8.7X 10-9 M(3 σ/k)。最后利用该免疫传感器对食品保鲜膜样品溶液中双酚A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第三章本章将制备好的乙炔黑-壳聚糖-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AB-CS-Au)修饰在电极上来增强电化学响应信号并进一步电沉积上金纳米粒子及固定双酚A抗体,以绿原酸作为电化学活性探针构建免标记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双酚A。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测绿原酸在抗体与不同浓度的双酚A发生反应后的峰电流变化情况,通过分析该电流变化情况与双酚A浓度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到该免疫传感器对双酚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7.5×10--~1.0×10-6M,检测限为6.4 X 10-9 M(3 σ/k)。最后将该免疫传感器用于矿泉水瓶样品溶液中双酚A的含量的测定。第四章本章以多壁碳纳米管-铂-Nafion的复合材料(MWCNTs-Pt-Nafion)与金纳米粒子来实现电化学信号的放大及抗体的固定,且以对乙酰氨基酚作为电化学活性探针构建了一种竞争型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沙丁胺醇。在沙丁胺醇-牛血清白蛋白与不同浓度的沙丁胺醇竞争结合固定在修饰电极上的抗体后,采用方波扫描伏安法(SWV)对制备好的免疫传感器电极进行检测,利用获得的峰电流值与待测物浓度的关系来定量分析沙丁胺醇,得到该免疫传感器检测沙丁胺醇的线性范围为1.0×0-9~1.0×10-7 M,检测限为3.32×10-10M(3σ/k)。最后运用该免疫传感器检测了猪肉样品溶液中沙丁胺醇的含量。
其他文献
阐述了河南省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品种市场占有率低、果品安全指数低、管理技术落后等,提出了河南省水果产业发展的改革方向,应从
综述了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脱氮工艺,并对脱氮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解决途径及生物脱氮新工艺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网络的发展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也对教育者和学生提出了挑战。应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并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引导,同时创新思想
本文介绍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理念,分析了影响LCC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在招标采购环节引入LCC的方法和LCC招标实施方案。提出了应用LCC理念指导设备采购的研究建议。
互联网作为网络信息技术的代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复杂网络时代。微博网络作为一种复杂网络极大的改变了人类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人类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的研究大多数在实体经济的范围,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而网络经营者的信息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针对网络经营者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网络经营者的概念以及对信息安全的需求,网络经营者的信息风险来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概述,信息资产、威胁和脆弱性评估等。
目的:建立银翘蓝芩口服液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银翘蓝芩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银翘蓝芩口服液无明显的抑
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沉重负担。钙磷代谢紊乱是ESRD常见的矿物质代谢紊乱,研究和防治ESR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成为提高ESRD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2-萘酚及有机杂质进行分析.选择流动相,离子对,检测波长,并研究了不同牌号ODS C18色谱柱的重现性,得到了2-萘酚及杂质萘、1-萘酚、2,2'-联萘酚
目的:1.筛选并验证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氧化损伤相关的miRNA及其靶基因;2.探讨miR-34a-5p及其靶基因调控HLE-B3细胞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3.为研究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