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素配置扭曲是我国要素市场改革滞后带来的典型事实,也是造成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源。十九大提出,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的必要举措。
本文以资本和劳动要素的错配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要素错配与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回顾了要素错配的成因与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测算方法,总结了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与影响因素。随后本文分别分析了资本和劳动错配影响创新效率的机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验证了资本和劳动错配会介入企业的创新生产活动从而影响创新效率,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资本和劳动要素存在负向错配,且会抑制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二是资本和劳动要素对创新效率的抑制是非线性的,每单位错配带来的企业创新效率下降幅度边际递增。为了验证假说,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法测得了2006~2017年间我国30个省的要素错配指数和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值,建立了包含企业特征变量和创新环境控制变量在内的计量模型进行了系统GMM估计,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资本和劳动要素均存在负向错配。东部地区资本错配整体略高于中西部,劳动错配的程度则自西部向东部递减。(2)虽然我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逐年提高,但整体与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差距。东部的创新效率高于西部,中部是创新效率最低的地区。(3)资本要素负向错配会抑制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劳动要素也存在负向错配,但只对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资本和劳动错配的创新抑制效应都是非线性的,每单位错配引致的创新效率下降幅度边际递增。
本文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对策改善要素错配,提高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一是健全创新活动融资市场,保证融资活动有序进行;二是破除要素流动制度壁垒,提高劳动要素配置效率;三是重视区域差异化政策制定,营造高效的区域创新环境;四是释放企业特征有益作用,形成稳定自主创新路径。
本文以资本和劳动要素的错配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要素错配与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回顾了要素错配的成因与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测算方法,总结了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与影响因素。随后本文分别分析了资本和劳动错配影响创新效率的机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验证了资本和劳动错配会介入企业的创新生产活动从而影响创新效率,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资本和劳动要素存在负向错配,且会抑制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二是资本和劳动要素对创新效率的抑制是非线性的,每单位错配带来的企业创新效率下降幅度边际递增。为了验证假说,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法测得了2006~2017年间我国30个省的要素错配指数和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值,建立了包含企业特征变量和创新环境控制变量在内的计量模型进行了系统GMM估计,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资本和劳动要素均存在负向错配。东部地区资本错配整体略高于中西部,劳动错配的程度则自西部向东部递减。(2)虽然我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逐年提高,但整体与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差距。东部的创新效率高于西部,中部是创新效率最低的地区。(3)资本要素负向错配会抑制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劳动要素也存在负向错配,但只对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资本和劳动错配的创新抑制效应都是非线性的,每单位错配引致的创新效率下降幅度边际递增。
本文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对策改善要素错配,提高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一是健全创新活动融资市场,保证融资活动有序进行;二是破除要素流动制度壁垒,提高劳动要素配置效率;三是重视区域差异化政策制定,营造高效的区域创新环境;四是释放企业特征有益作用,形成稳定自主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