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3.0TMRI对血源性兔VX2肿瘤脑转移动物模型及人肺癌脑转移瘤的检测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目的:介绍建立血源性脑及脑膜转移瘤动物模型的方法,讨论MRI对脑内及脑膜转移瘤的检出效果。
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从左侧颈总动脉接种VX2瘤细胞,A组:20 %甘露醇注入5min后接种VX2瘤细胞;B组:20 %甘露醇注入5min后,加入肝素再接种VX2瘤细胞;C组,对照组,行单纯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2周后开始行 MRI检查。获取兔MRI扫描后的大体标本,病理取材HE染色光镜下观察。
结果:MRI 平扫表现:A组,其中1只(1/6)发现脑内结节并脑膜结节样增厚,在T1上为等信号,T2上为稍高信号。B组,其中2只(2/6)为脑内多发结节,在T1上为等信号,T2上为稍高信号。2只(2/6)脑膜结节样增厚。MRI增强扫描:A组,2(2/6)只脑内见强化结节灶;直径在1.5mm-7.0mm之间。4(4/6)只脑膜线样增厚或结节样增厚强化。B组,6(6/6)只脑内见直径在1.5mm-5.0mm的高信号结节灶,其中5只为脑内多发结节灶;4(4/6)只脑膜线样或结节样增厚强化,左侧为主,其中2(2/6)只为双侧脑膜增厚。A组及B组间脑内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未见异常信号。
结论:上述方法制成的动物模型可为医学影像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加入肝素可提高瘤灶的形成几率,血脑屏障对脑转移瘤的形成起重要作用。MRI增强检查是检出脑内及脑膜转移瘤的首选方法。
第二部分:
目的:探讨3.0T MRI对脑及脑膜转移瘤的敏感性,阐述肺癌脑及脑膜转移瘤的最佳序列,论证fMRI包括DWI,DTI,MRS及SWI对肺癌脑转移的诊断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为肺癌并经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的患者共计27例,均经3.0T MR检查,其中的10例进行MRS检查;6例进行DTI检查;8例进行SWI检查。
结果:转移瘤好发于灰白质交界处,其中幕上75%,幕下25%,灰白质交界处80.6%,强化方式以结节状(76.5%)和环状(20.2%)为主。与其他序列相比T1WI增强检出率最高。转移瘤实质部分rADC值为(126.5±28.2)%,水肿部分的rADC值为(159.3±42.1)%,两者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转移瘤实质区、水肿区分别与对侧正常脑实质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P均 < 0. 05)。转移瘤实质部分Cho 峰及Cr峰多降低(8/10),NAA 峰多降低甚至测不到(10/10)。转移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脑实质三者之间的代谢比率(Cho/ Cr) 均没有显著差异性(三者P均>0.05)。转移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脑实质三者之间的代谢比率(NAA/ Cr) 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8例SWI所显示脑部放疗后转移瘤低信号区均较增强MRI范围小,其检出率(23.6%)远远低于增强MRI(100%)。6例转移瘤区的白质纤维束有移位,甚至中断。
结论:高场强MRI是血源性肺癌脑及脑膜转移的检出的最佳方法,T1WI增强扫描是最佳序列。弥散、波谱、弥散张量及磁敏感图像有助于脑转移瘤的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