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视网膜脑图技术,对比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皮层功能损害的发生机制。
方法:以1.5T MRI系统分别采集9例正常健康志愿者、10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和10例单眼斜视性弱视患者的功能数据,采用视网膜脑图刺激和6cpd空间频率、50%对比度的黑白光点刺激,以9例正常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正常对照组主导眼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斜视性弱视组患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两弱视组患眼、健眼分别行配对t检验以分析比较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与斜视性弱视组的初、高级视觉皮层功能区功能反应;分别对两弱视组初、高级皮层间功能损害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观察初、高级皮层功能反应的相关性。
结果:对照组主导眼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斜视性弱视组患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反应T值在V1、V2、V3、Vp、V7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眼反应T值在V1、V2、V3、Vp、V7区低于对照组主导眼,斜视性弱视组患眼反应T值在V1、V2、Vp区低于对照组主导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眼反应T值在V7区低于斜视性弱视组患眼,其它各区两组弱视患眼反应T值无统计学意义。弱视组患眼与健眼配对t检验发现,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眼反应T值在V1、V2、V3、Vp、V7区低于健眼,斜视性性弱视组患眼反应T值在V2、Vp区低于健眼。两种类型弱视高级皮层损害与初级皮层损害无线性相关关系。
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在初级、高级视觉皮层均存在功能损害,高级视觉皮层的功能损害除因初级皮层损害导致高级皮层激活减低以外,可能还存在更为复杂的神经机制。斜视性弱视在初级视觉皮层除与屈光参差性弱视一样具有视觉神经元的功能损害和/或神经元之间异常的相互作用外,可能还存在健眼对弱视眼的明显抑制作用;屈光参差性弱视在高级视觉皮层对高空间频率刺激的采集和编码较斜视性弱视减少。
第二部分:
目的:观察和分析心理物理学指标-对比敏感度与视觉皮层fMRI反应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以1.5T MRI系统分别采集9例正常人,10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和10例单眼斜视性弱视患者对视网膜脑图刺激和6cpd空间频率、50%对比度的黑白光点刺激的视觉皮层功能数据,划分出每个受试者的视觉功能区,以逐体素t检验获得各眼驱动下各个功能区的平均反应T值。对正常对照组主导眼、两弱视组弱视眼的平均反应T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两种类型弱视视觉皮层损害情况。以VECTOR VISION CSV-1000型对比敏感度仪分别检测所有受试者健眼和弱视眼对比敏感度值。对弱视眼有损害的皮层功能区平均反应T值及弱视眼对比敏感度值标准化后进行统计学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在V1、V2、V3、Vp及V7区,斜视性弱视眼在V1、V2、Vp区有功能损害,在这些损害的皮层功能区,两弱视组标准化反应T值及标准化对比敏感度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初、高级皮层均有损害,在皮层损害区的fMRI激活与心理物理学对比敏感度之间无相关性,其可能的原因是对比敏感度减低是由于具有感知低对比度的神经元阈值在高空间频率下增加,而fMRI不能有效检测出此种变化,另外也可能与fMRI本身技术局限性及刺激类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