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用普通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管道,表面肝素化处理的聚氯乙烯(Surface-heparinized polyvinyl chloride,Hep-PVC)管道以及用肝素溶液处理的普通聚氯乙烯管道之间细菌粘附的不同情况,以探讨肝素对体外循环聚氯乙烯管道细菌粘附的影响,为临床防治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Biomaterial Centered Infection,BCI)提供有益的思路。 方法:通过~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以及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对体外循环用普通聚氯乙烯(PVC)管道,用肝素溶液处理的PVC管道以及表面肝素化处理的PVC管道(Hep-PVC)进行体外动态粘附实验,通过β-液闪测定仪(β-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ing,β-LSC)测定材料上粘附细菌的放射性计数值(Counting Per Minute,CPM),推测出粘附在材料上的细菌数量CFU/cm~2(Colony Forming Unit/cm~2),同时使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直接观察材料上细菌粘附的情况。 结果 一、粘附实验结果:1.表面肝素化的聚氯乙烯管道能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表皮葡萄球菌(sE)对材料的粘附(P<0.05)。2.用肝素溶液处理的聚氯乙烯管道也可以减少SA和SE对材料的粘附(P<0.05)。肝素化PvC管道和肝素溶液处理的PVC管道对细菌粘附的影响,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3.SA对三组材料(普通PvC管道、HeP一PvC管道和肝素溶液处理的PVC管道)的粘附数量均少于SE(P<0.05)。二、扫描电镜结果:1.在三组材料的表面均可见细菌附着,细菌分布位置无特异性。有些细菌呈团块状、串珠状粘附。2.细菌粘附高峰期在12一24小时,并可见有粘质物(slime)生成。3.Hep一PVC管道和肝素溶液处理的普通PVC管道上粘附的细菌明显减少。 结论:表皮葡萄球菌(SE)对聚氯乙烯(P VC)管道的粘附数量要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SA)。SA、SE对PVC的粘附与细菌生长曲线一致,粘附高峰期在12一24小时。表面肝素化的PVC以及用肝素溶液处理的PVC都能明显减少SA、SE对材料的粘附。提示PVC经肝素改性后,在体外可以减少SA、SE对材料的粘附。